■进口煤侵占了沿海市场,原本应该销往沿海市场的煤炭又挤占沿江、中原等地的市场;萝卜比坑多,很多企业受了冲击,又去冲击更弱者
■资源企业间的起点差距太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开拓市场是企业的分内事,但提供合理的退出机制,让缺乏竞争力的煤企能安稳地退出,是该政府出面解决的
近日,有报道称河南煤企向省政府求救。还有报道称,河南义马煤业集团旗下的一些煤矿停产放假。
这两则消息都未得到河南煤企的正面证实。但从另外一些材料来看,也未见得完全是捕风捉影的事。
萝卜比坑多
河南煤化集团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的汇报材料称,2012年河南省煤炭产量跌至1.51亿吨,同比减少4715万吨,降幅24%。虽然省内产量大幅减少,但煤炭市场仍受到来自内蒙古、山西、陕西煤炭的大范围冲击,不仅湖南、湖北地区等传统市场不断丢失,而且省内电煤市场也受到严重冲击,电煤用量中的省内份额由2/3骤减为1/3。
义煤集团的材料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说法。该集团还称,晋、陕、内蒙古煤企向华中、华东地区大量倾销,其在煤质、成本方面的优势是河南煤企无法比拟的。过去豫西地区电煤以义煤集团为主的供应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晋、陕、内蒙古煤炭在豫西地区大唐、华润等发电企业的供应量已经超过了55%。义煤集团在江西、湖南的电煤市场已被“海进江”煤炭占据。如果行业内部发生更激烈的恶性竞争,部分矿井可能不得不陷入限产、停产的境地。
除了河南外,还有不少地方的煤企表示,其传统市场受到了国内煤炭的严重冲击。
如黑龙江龙煤集团称,2012年蒙东煤炭进入黑龙江省的数量是3600万吨。龙煤集团曾经的老客户——多家电厂,纷纷改造锅炉,以使用来自蒙东的褐煤。来自山西的精煤大量涌入东北市场,依靠价格优势,已进入黑龙江腹地。辽宁煤炭工业局也称,大量蒙东煤的涌入,使供给快速增加,远超过需求增长。
此外,安徽煤炭企业的传统市场,不仅受到进口煤的冲击,同样也受到晋、陕、内蒙古煤炭的冲击。四川、重庆煤企的传统市场,也受到“海进江”煤炭的冲击。更有甚者,山西焦煤集团称,具有成本和价格优势的陕、内蒙古煤炭大量进入华北和山西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
以上这些都没有涉及进口煤,是国内煤炭企业间的竞争。一时间,似乎大部分企业都是受害者。当然也可以这样解释,进口煤侵占了沿海市场,原本应该销往沿海市场的煤炭又挤占沿江、中原等地的市场。总之,萝卜比坑多,A占了B的坑,B就得去占C的,以此类推,很多企业受了冲击,又去冲击更弱者。
没有进口煤,日子就会好?
但没有了进口煤,就会天下太平吗?不会。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称,山西已有69对技改整合矿井试运行,年产能是1亿吨。如果不是市场形势严重宽松,或许早就投产了。内蒙古煤炭工业局称,目前内蒙古煤矿的开工率是80%,有20%停产。就算进口煤完全撤去,试想空出来的市场份额能落入成本高、负担重的老煤企的手里吗?或许他们能得到一点,但依然改变不了弱者的地位。
伊泰集团副总经理翟德元去年9月就在煤炭行业的经济分析会上说过:“山西、陕西和内蒙古每年出30亿吨煤,一点问题都没有,东部企业再怎么节能挖潜,在成本上也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如果这些煤能顺利运出来,将来东部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随着煤运通道的进一步扩容及铁路运力的宽松,他的这个假设会一步步变为现实。河南煤炭市场的格局,就是例证。尽管河南煤企限产了,但不仅没有保住价格,还被不同渠道的煤炭侵占了原有市场。
当前煤炭行业的困难,是内忧外患多重因素造成的。进口煤固然是行业的众矢之的,但就算没有进口煤,只要不再是“黄金十年”那种供需格局,东北、华东、华中等地老煤企的日子还会很好吗?
资源企业间的起点差距太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开拓市场是企业的分内事,但提供合理的退出机制,让缺乏竞争力的煤企能安稳地退出,是该政府出面解决的。
此轮的市场宽松还要持续多长时间还很难说,煤炭企业不是不知道哪些矿该限产,哪些矿该退出,关键在于企业和当地社会是否承担得起。如果早晚有些矿要退出竞争,早呼吁,早解决,总比半死不活地拖着好。这不只是关乎老煤企的问题。所谓的新矿,早晚也有迟暮的时候,几十年后,未必比现在的老矿好。而且老矿早退出,对全行业都好,免得大家都弄得你死我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