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能源安全”的关注视角已经从单纯的供应安全转向广义的“能源安全”,不仅涉及能源供应、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也涉及环境、社会文化差异及国际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新的能源安全视角下,作为能源消费区的东北亚存在着极大的合作空间,目前的局势紧张并不会打破合作的长期合理性。
东北亚地区涵盖中国东北、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是世界上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合作与能源合作逐步推进的地区,也是全球政治安全形势非常复杂的区域。总体而言,该地区能源的消费远大于生产能力。在能源消费大国中,东北亚地区就有3个,分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
就未来发展态势而言,对中国构成较大竞争压力的主要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据中国国家能源局预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中国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而煤炭在日本、韩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分别只占大约25%、30%。由于日本、韩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尤其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发达经济体国家,在能源利用率上具有非常大优势,这为中国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日本、韩国的能源供应地基本都在亚洲地区之外,确保地区稳定和能源运输通道安全成了三国的重要课题。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煤炭,短期内中国的能源净进口依然显著低于日本、韩国。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按照能源净进口计算,2010年日本的能源净进口为81%,韩国82%,而中国只有9%。但中国的趋势是稳步增长,将越来越依赖于外部能源供给。
与中国相比,韩国、日本更加依赖于中东地区。2010年,中东占中国、日本、韩国原油进口的比重大约在40%、86%和80%。从依赖角度讲,中国对马六甲海峡安全的担忧并不比日本、韩国更重,后两国有更多的理由担心这一区域的安全问题。在天然气方面,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都是重要的出口国,日本与韩国是主要的进口国。未来如果海上发生冲突,那么对亚太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影响将十分巨大。中国对海洋事务的关注前所未有地加强,国际社会将此解读为中国对领土、领海的主权性利益声索,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中国对于保护合法的海外利益的重视。
在美国重返亚洲的带动下,美国同盟国之间的沟通、磋商显著增强,对地区安全局势的关注更加敏感和多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加大了地区国家间的不信任,而这显然不利于对安全比较敏感的能源供应。日本、韩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两个盟友,而这两个盟友又严重依赖地区外能源。因此在涉及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时,无论是美国还是其盟友都不希望看到能源安全受到冲击。
中国、日本、韩国的能源需求都与中东、海上运输通道密切相关,长期而言,三国存在着加快、加大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特别是随着中国沿海地区人均GDP日益接近于日本、韩国,在能源结构上具有类似于日本、韩国的需求。也就是说,一个日益发展繁荣的中国,与日本、韩国在能源安全上将趋同。这意味着,中美两个大国在维护地区稳定上有共同的利益。因此,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将朝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演化。目前的东北亚局势是可控的。 (作者:钟飞腾,为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