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经济放缓考验政策容忍度

2013-05-06 10:12:38 财新网-新世纪   作者: 于海荣  王长勇  霍侃  

如何平衡保增长和加剧产能过剩、强化结构失衡、增大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热切关注的焦点,也是外资对中国经济中长期趋势的不确定预期

近期经济数据普遍低迷。宏观层面,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低于市场预期;企业层面的感受更加严峻,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仅增长5.3%,较前两个月累计回落11.9个百分点;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落0.3个百分点至50.6%,除原材料库存持平,其余分指数均呈回落态势。

市场对增长的担忧再起。国资委近期成立“保增长”工作小组,要求央企承担“保增长”的重大责任,强调“这既是重大经济责任,也是重大政治责任”。政策走向再度引发关注。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一季度经济形势后一周,中央政治局自2004年以来首次在4月召开常委会讨论经济工作。本来,按惯例,每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涉及经济工作的通常只有三次,分别是2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7月讨论年中经济工作以及年底讨论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的形势,政治局常委会提出,“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政策取向上,“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高层对于当前经济的判断似乎出现了微妙变化。”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与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相比,对增长的担忧情绪进一步加剧,更加强调国内外面临的风险,但推进改革决心没有改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则对财新记者表示,虽然两次会议在表述上有些微差别,但导向并无不同。一方面强调宏观政策的稳定,另一方面强调增长的动力,即微观放活,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让企业自主去做,而不是政府直接刺激。

容忍度提升

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长低于预期,但从两次会议透露的信息看,决策层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明显提高。

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平稳,总体良好,经济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等主要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称,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对“三驾马车”的表现评价为“国内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和进出口较快增长”,显示目前状态可以接受。

对微观主体的状况,政治局常委会称“企业利润出现恢复性增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表明高层并不认为前期企业利润增速反弹是进入上升通道的拐点,暗示对未来经济形势可能出现反复有思想准备。

这些判断表明高层已经接受,30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正遵循国际经验,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目前正是增速转换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尽管增速放缓,每年新增就业量仍将保持上升态势,加之人口结构的变化,就业并不会出现总量问题。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内在变化,工业占比已达顶峰,以服务业主导的结构即将形成,而从国际经验看,这虽会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但对就业有正面促进。

这些变化正在逐渐印证。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第二产业。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高端消费受到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达到55.5%,比去年全年高3.7个百分点,亦高出资本形成30.3%的贡献率。

容忍经济放缓最重要的底气,在于就业的稳定。尽管增速放缓,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仍达到342万人。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监测的101个城市中,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10,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均上升了0.02。

不过,光大证券宏观分析师徐高认为,就业市场是滞后的,今年一季度的状况是去年三季度经济复苏的滞后反应。PMI中就业指数已长时间落在收缩区间。这表明失业的潜在压力仍在持续攀升,只是还没有大规模爆发出来而已。如果经济下滑的势头不能止住,就业市场走弱几乎是必然的。

对环境问题的担忧,也是容忍经济放缓的一大因素。政治局常委会称“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突出”,强调“把环境保护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抓紧研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

央企“保增长”谜团

增速放缓之际,国资委“保增长”让市场一度期望政策层面有所变动。

4月23日的一季度国资委经济形势通报会议上,国资委主任蒋洁敏称,中央企业必须承担保增长的重大责任,这既是重大经济责任,也是重大政治责任。国资委已成立“保增长”工作小组,并提出“增加值增长要达到8%以上,利润增长要达到10%以上”的目标。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这种一刀切的“保增长”从另一个角度再次确认了央企本质上不是真正的企业,至少不是按照市场化规则去经营管理的企业。而眼下的“保增长”似乎让政府再次举起投资的大旗,挥动行政的指挥棒,用一刀切的政治命令指挥国企制造“需求”。

一位在装备制造领域央企负责资本运营的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国资委提出将“保增长”作为政治任务,可见目前增长压力很大。考虑国有经济的占比,央企“保增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更多的是提振信心。

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该人士称,潜力还是有的。

他认为,从经济周期看,即使是滞后周期的装备制造业,外围已经开始复苏,中国企业已经或者正在经历去产能,之后也会跟随出现复苏。消费类企业情况仍在改善,投资拉动领域的企业,随着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也会受益。“从总体说,2013年实现增长的条件要好一些了,具体增长多少,不同细分行业会有很大差异”。

从统计数据看,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根据国资委的数据,2012年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2.7%。

而财政部1月中旬的数据则显示,2012年中央管理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23461.3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利润总额12240.8亿元,同比下降0.6%。 两部委除了央企利润总额存在差异,更值得关注的是,利润变化呈现截然相反的走势。

财政部企业司一位官员回答财新记者询问时称,对央企营业收入、实现利润总额等经济运行数据,财政部和国资委各自独立统计汇总。对两部门数据间的差异,这位官员称“我们只对自己的数据负责”。财政部和国资委的这项统计数据,均来自117家央企上报。一位参与过央企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告诉财新记者,从发布数据的时间看,两部门公布的央企利润数据应该都是初报数据,上报时点可能不一样。在审计过程中,财务数据会出现调整,央企上报给两个部门的数据也会因此出现不同。

按惯例,国资委会在5月后公布央企年度运行情况,数据由中央企业编制上报,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决算报告,通常较初报数据有所调整。

但即使受益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今年一季度,央企的表现也未能实现上述目标。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实现营业收入5.37万亿元,同比增长7.1%。

在此背景下的央企“保增长”,难免引发担心,在“保增长”名义下,国有企业是否还会在竞争性领域再次扩张,导致民营企业面临的“玻璃门”“弹簧门”和“铁门槛”加剧。

林采宜认为,在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无法回避保增长与结构调整、控制金融风险、政府职能转型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其和加剧产能过剩、强化结构失衡、增大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热切关注的焦点,也是外资对中国经济中长期趋势的不确定预期。

宏观政策稳住

央企“保增长”带来的政策预期并未成为现实。政治局常委会将未来政策基调确定为“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鲁政委认为,所谓“宏观要稳住”有两重含义:一是大面上不能出乱子,不能动摇对经济好转前景的信心;二是只要确保大面上不出乱子,当前的宏观政策就可以继续“稳住”不做大的调整。对政策不作大的调整导致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企业出现的困难,这个用“社会政策要托底”来解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在一季度经济相对平稳、新政府更加关注长期增长质量的背景下,短期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沈建光也称,与以往有所不同,面对经济下滑,本届政府并未动摇改革的决心,仍旧希望通过改革而重新获得经济增长动力,这就意味着不会推出大规模的刺激措施。

他认为,困扰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企业借新还旧,影子银行风险与地方债等问题的成因,都涉及到深层次矛盾,仅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许能顶一时之用,但要使经济重新恢复活力,惟有继续推动深层次制度改革才是正确之路。当然,在经济弱于预期之下,货币政策也不会进一步收紧。

在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方面,祝宝良认为,主要是微观放活,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这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

政治局常委会前一天,国务院决定,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重点是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

近期政策表述一直延续“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表述。此次政治局常委会中,明确提出“金融领域潜在风险需要加强防范,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突出”。诸建芳认为,三个领域的防风险政策仍有可能加强。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后,政治局常委会提出“抓紧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鲁政委认为,这说明将允许地方政府举债,《预算法》修订有望取得突破,真正的市政债呼之欲出。

去年《预算法》二审稿中,删除了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内容,被视为倒退。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预算法》(修正案)计划在8月三审。

鲁政委同时称,如果不从财权、事权匹配的角度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享和资源配给机制,不改革当前的预算制度,增强预算和决算的透明度,大幅提升地方人大、政协对预算执行的否决、质询和问责机制,即使推出市政债,地方债务风险的劣根仍无法减除。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经济放缓,政策容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