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初开始,国内多家知名煤炭企业纷纷下调炼焦煤价格,其中也包括河北省几家大型煤炭企业,价格每吨下调50至100元。
这条简短的信息,折射的却是深刻的市场变化: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及国际能源结构变局影响,我国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已经走到了尽头。
业界形成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由于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振,中国煤炭价格将进入一个长期的买方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河北煤炭工业的转型升级,就必须放到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下去观察。
应对市场竞争,兼并重组中谋求升级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以期通过重塑产业布局实现优胜劣汰。在煤炭行业,一般认为,经过2008年至今的大整合之后,已经进入龙头企业竞争时期。
具体到河北,来自省煤炭工业行业协会的数字显示,全省煤矿数量已由2005年的1147处减少到2012年的268处。而按照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部署,河北煤炭行业今年还将淘汰煤矿5处、落后产能30万吨。
在这样的过程中,河北基本实现以国有大矿为主的办矿格局:以开滦集团等省内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企业,积极推进对地方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并实施技术改造,截至目前已先后完成对150余处地方煤矿的接管。
龙头企业竞争时代,河北煤炭企业光做大显然不够——— 因为市场的竞争近乎惨烈:在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量高达2.9亿吨之后,今年一季度,煤炭进口量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煤炭产品进口增长30.1%,达8000万吨。
据了解,目前进口煤主要是印尼煤和澳洲煤,其中前者比国产煤价格每吨便宜40元至50元,后者每吨便宜20元至30元。煤炭作为重要的资源性产品,鼓励进口是国家作出的战略选择,目前60%以上的电厂开始采购进口电煤。
河北煤炭工业谋求转型升级,不仅有着“外压”,还要面对“内忧”———老矿区多,大多资源紧张,且后备资源缺乏。已探明的大型煤田中,只有1处还未开发利用,因煤炭埋藏深,短期内无法开采。
显然,过去那种高投入、高产出、高盈利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煤炭产业将由以往的投资驱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黄金十年期间形成的行业格局将逐渐松动,企业间逐步由产量和规模的竞争转向产品引领下的创新能力的竞争。
省煤炭工业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今年河北将继续加大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现有矿井技术改造和资源挖潜,推进集约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加快省内深部及新区资源开发。”
在致力于做强的路径上,河北煤企的思路集中在推进技术创新之上,提出要重点在薄煤层开采、“三下”压煤开采、深部开采、充填开采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增加煤炭产能,稳定经济总量。
开滦集团唐山矿京山铁路煤柱第三区建筑物下固体充填开采项目,就是该集团技术创新、挖潜增效的一项重点工程。唐山矿业公司经理刘宝珠介绍,该项目利用煤矸石等固体物料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充填,有效控制顶板下沉和垮落,实现煤矸石不上井就地置换煤炭的“绿色开采”和地面建筑物下安全开采。经测算,开展这一项目,可采出煤炭2167万吨,比实施条带开采多出煤炭1367万吨。
延伸产业链条,变黑色燃料为绿色原料
2013年初,煤炭产业被社会以一种非常态的目光所关注:持续的雾霾天气中,业内外对中国加快“能源去煤化”的呼声此起彼伏。
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七位“副部长级”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提案”,其中提出空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应该尽快实现煤炭消费总量零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认为,把煤当作燃料直接燃烧,煤中所含的高品质组分被当作低品质燃料烧掉,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煤中大量的污染物被稀释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压力。
加快能源利用结构调整、优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各方应对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共识。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发展煤化工成为河北煤炭工业转型可以选择的方向之一,也就是要推动煤炭由生产燃料向工业原料转化,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液体燃料和工业产品。
开滦集团在转型发展中,较早走上了这样的路径:目前已建成迁安、京唐港、承德三个煤化工园区,在建曹妃甸、丰润、内蒙古园区,已形成年产焦炭720万吨、焦油加工30万吨、甲醇20万吨、粗苯加氢精制20万吨的生产规模。
4月23日,在开滦股份(600997)全资子公司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的建设工地上,公司总经理郑广庆介绍,8万吨聚甲醛一期工程7月中旬将进入水联运阶段,8月底开始试生产,15万吨己二酸项目年底也将投入试生产,这两个项目的原料,来自开滦旗下的另一家煤化工企业——— 中润公司,该公司在生产焦炭过程中的副产品甲醇、苯、氢气等分别成为中浩公司的原料,而最终产品聚甲醛、己二酸价值会成倍增长。
近期,一系列新型煤化工项目也在中国西部地区正式宣布开闸。4月初,中石化旗下全球规模最大、转化效率最高的煤制天然气生产基地已在乌鲁木齐启动建设。同期,另有5个煤制天然气、4个煤烯烃和1个煤制油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路条”。
国家能源局人士日前也表示,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共同编制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拟近期发布。
布局非煤产业,破解资源型企业宿命
在煤炭行业采访,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再多的资源也有用完的时候,资源的最终枯竭是所有资源型企业无法回避的宿命。”
一个看似遥远的话题,却是整个煤炭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省内一位煤炭企业人士就表示,如果不清楚河北煤炭产业的明天,那完全可以回望一下河北煤炭产业的昨天。
下花园区、鹰手营子矿区、井陉矿区、古冶区、峰峰矿区——— 在河北11个设区市中有这样5个独特的城区,因为依靠煤炭资源,他们曾经富足。而今,其中的下花园区、鹰手营子矿区、井陉矿区已经先后被列入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行列。
据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我国已经分三批界定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这些城市曾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资源枯竭,目前普遍面临着“矿竭城衰”的困境,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就业维稳压力大,迫切需要国家给予支持。
资源枯竭给这里带来的问题相当严峻:60%以上与煤炭相关的企业相继破产,煤矿下岗失业人员最多时高达2万多人……2011年11月,井陉矿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这里走上了转型发展的道路。各方已然意识到,尽管转型之旅充满挑战,但在河北省煤炭产业基本实现国有大矿为主的办矿格局之下,转型发展就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所肩负着的重大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破解资源型企业的宿命,转型是必然选择,但向何处转,却在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思路枯竭比资源枯竭更可怕。煤炭企业虽然是吃资源饭的,但是只要转变思路,建立多元发展战略,延长做强产业链,企业就可焕发活力和青春。”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感慨地说。
据介绍,开滦集团立足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其转型的方向,除了煤化工之外,还涉及物流、煤电热、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2008年以来,非煤产业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由20%上升到80%以上。省委书记周本顺不久前在开滦调研考察时说:“这是很大的突破和亮点,对唐山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意义。”“隔行如隔山,煤炭产业进军非煤产业需要新的产业经验。”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赵家廉认为,“不是所有的大型煤炭企业都适合向任意产业扩张,发展非煤产业不能脱离主业优势。”“我们在经过两年多的充分调研和论证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把矿山物联网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中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长江介绍,作为由开滦集团和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四方共同投资组建的该公司,4月8日已经完成了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未来将紧紧把握两化融合的产业政策,打造一个建于煤炭产业基础上的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