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31万吨,垃圾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比例达到70%以上,填埋比例降低至30%以下。
日前,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
根据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设35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渗沥液处理设施及5项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仅2013年至2015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外围配套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将达502亿元。
现状
当前,本市垃圾处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生活垃圾处理缺口大,现有设施普遍超负荷运行,垃圾管理不到位。据测算,2015年餐厨垃圾日产生量将达到2650吨。目前全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能力存在很大缺口。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运输渣土遗撒带来的问题破坏着城市环境。据市建设主管部门测算,本市每年产生大约4000万吨建筑垃圾,处理办法只有填埋一种。由于涉及利益,建筑垃圾乱倒乱卸、遗撒扬尘屡禁不止,这也是PM10和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
措施
乡镇建专业化收运队伍
本市将重点研究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生活垃圾规范管理的相关措施,乡镇要建立专业化收运队伍,农村要建立保洁员队伍。
此外,为了提升垃圾处理能力,本市将开展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和餐厨废弃油脂排放登记,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加快项目审批
三年内本市将建设一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市属有关部门将负责统筹规划布局,制定价格、经济补偿等相关政策,采取部门并联审批方式,加快项目审批进度。
继续坚持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协调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重点项目随时调度。
加大资金投入
在项目建设中,将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并举的原则。市、区两级政府要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明确市级资金对区县设施建设的补助政策。
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投资回报机制。研究确定合理的垃圾处理服务价格、收费标准以及调整机制和资金保障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垃圾异地处理经济补偿机制。
餐厨垃圾纳入日常监管
垃圾处理,监督同样重要。本市将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监督检查长效管理机制。工商、卫生、环保、城管等部门要将餐厨垃圾和餐厨废弃油脂管理纳入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管和执法范畴,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综合执法检查行动,严厉打击和查处各项违法行为。
目标
按照“优先安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优先采用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和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优先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优先保障生活垃圾治理投入”的原则,本市将在三年内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垃圾处理体系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北京70%的生活垃圾都将采用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方式,填埋处理的比例将降至30%。为此,“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完成40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建设项目。还将进一步提高垃圾焚烧的比例,鲁家山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等一批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将建设并投入使用。
同时加快推进重点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理项目建设,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缺口问题。三年内,全市将新建丰台区餐厨垃圾处理厂等7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南宫餐厨垃圾处理厂,新建、改造后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将新增1850吨,源头就地日处理能力150吨,全市日集中处理能力将达275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