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鼓励煤炭资源高效转化的政策推动下,电力行业正兴起一股进军煤化工产业的热潮。
电力企业这种谋求多元化发展的开拓之举值得高度肯定和赞誉。它一方面优化了企业的产业结构,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实现了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产业的价值含量。
但需要看到的是,煤化工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其技术和资金密集程度甚至超过发电产业本身。那么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风险到底在哪里?笔者以为,风险首在技术。煤化工是一个庞大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即使技术研发与工业中试成功,也并不意味着在放大百倍的工业化阶段就一帆风顺,每一个步骤都存在一些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难题。在已经开展的一些煤化工项目上,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小规模的实验阶段很成功,但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阶段就出现生产不稳定或产品质量难达标的情况。
风险之二在人才与管理。据笔者所知,目前电力企业开展煤化工项目的人才,大多是从一些煤炭、石油企业或者高校引进,煤炭石油企业与电力企业的管理显然不同,高校研究人员长于技术,却 又缺乏项目管理能力,这也成为电企发展煤化工项目的一大硬伤,解决这一问题恐不是一天两天。
风险之三则在于,即使项目成功完成工业化,但在进入市场环节,仍存诸多变数,经济效益难获保障。以煤制化工产品为例,在进行项目论证和可研时,这些产品与以石油为原料制造往往具有优势,但等到项目实施,并最终出成品时,已经是5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市场瞬息万变,新技术层出不穷,且不论煤炭与石油的价格比,单就这些产品而言,多年以后,其价格能否保持最初水平?会不会出现新的替代品?更先进的新技术是否会生产出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而对于煤制气产业而言,一旦到出气阶段,又涉及管道输送,必与目前垄断燃气管道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发生关系,能否顺利送入销售端,主动权又在他人手中。
电力企业目前已开展或者规划实施的煤化工项目,数量较多,虽然大多尚处于前期论证或实验阶段,但一旦全面展开,单以投资论,恐在数千亿之多。如此巨大的投资,交付于一个比煤炭资源开采更加陌生、生产周期更长、市场风险更大、技术难度更高的领域,必须慎之又慎。防控风险,科学审慎发展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