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寒冬之下鲜有完卵。地处河南的安阳钢铁曾经是行业一面旗帜,现在出现十年来首次亏损,并且让此前连续八年的盈利全部烟消云散。
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暴利、稳定、亏损等多个篇章之后,安阳钢铁的首亏折射出外部环境不佳及结构调整中所遇到的困境,未来该如何继续,也是一道难题。
■ 员工摆摊
3月19日,安钢4800m3高炉正式点火试生产。筹划多年的项目终于开工之时,安钢的成绩单并不好看。
三天之后,安阳钢铁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实现经营收入209.51亿元,同比下降29.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98亿元,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虽然此次亏损是安阳钢铁上市后的首亏,但将近35亿元的数目使得其过去八年的利润烟消云散。在2004-2011年八年间,安阳钢铁的盈利累计仅为32.28亿元。
企业亏损之下,员工感受最深。这样的亏损并非一日累积,“2009年开始,就一直在往下走,去年是最差,”李铁民(化名)对新金融记者说。
在安钢工作了十二年,上个月李铁民拿到手的钱(工资加奖金)一共不到1400元。他笑称,自己经历了安钢最好的时代和最困难的时候。和刚进安钢时相比,他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01年,学习天车专业的李铁民职高毕业,赶上了最后一批自由录取。与他所学的天车专业对口的单位就是安钢。“考上了就可以进安钢工作,考不上就自己找工作。”他属于前者,用他的话说,那个时候感觉“很幸运”。
“自己学历不高,能进安钢当个工人,拿死工资养养家会比较安逸。”然而,他口中的安逸状态从2009年开始逐渐改变,现在他觉得“养家很难”。“我的工资只够孩子一个人的花销,”已为人父的他有些无奈。
在安钢工作十几年,李铁民的职位始终没有变过。刚进厂的时候,并非按照对口的专业分配工作,“一进来就抓阄,抓到哪里就去哪里。”就这样他去了销售处下属的一个部门,属于销售处的二线员工。
十几年来李铁民的基本工资没有太大的变化,收入主要靠奖金,“基本工资除去五险一金只剩下600元左右。”据他回忆,2001年开始上班一直到2008年情况还不错,基本工资以外奖金平均每月能拿到1500到1700元左右,加上5-10月的高温费及其他一些补贴,“一个月下来3000元的收入还是有的”。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出货量一路下滑,“每月出货的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这直接导致他奖金的减少。“最差的时候是在去年年中,每月到手的一共1500元左右,现在还没有好转,”他说。
2012年,安钢职工陆续开始寻找第二职业。李铁民是从今年3月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摆地摊补贴家用,他与另两个职工一起,谁有空谁就出去摆。
“我们主要是卖小孩儿衣服,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半到幼儿园门口摆,再就是周六上午7点到12点的集会,周日休息或者进货。”一个月下来,三个人一共赚了700元。即使如此,他们还是决定坚持做一段时间,“没办法,上班拿得太少,再干一段,如果有起色的话就盘个小门面。”
十二年前,李铁民以考进安钢工作为幸运和骄傲,“大国企不会轻易受到外界影响”的观念曾经在他脑海中根深蒂固。如今,每月养家困难的窘境压得他喘不过气。“我经历了最繁荣时期,也看到它一步步跌落谷底,希望它能很快好起来,”他说。
■ Hold不住市场
对于首亏具体的原因,安钢方面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由于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所以不方便接受媒体的采访,但也同时指出“现在情况在逐渐好转”。
安阳钢铁解释称,2012年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分别同比下降了29.62%和18.41%,受到钢材销售价格大于成本下降幅度影响,毛利率大幅下降。
2012年宏观经济进一步下行情况下,钢铁行业下游需求及出口市场继续萎缩,公司钢材销量及价格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淘汰落后产能,产量降低,钢材销量下降影响收入下降47亿元,售价同比下降影响收入下降40亿元,合计影响收入下降87亿元,占整个营业收入下降的98%。
在全行业大面积亏损的背景下,安钢自然在劫难逃。从自身情况来说,下游对板材的需求变化对安钢影响很大。
安钢近十年的发展中,板材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三步走”还是“对内做强,对外做大”的战略,“立足竞争提升档次建薄板”“推进1000万吨精品板材基地的建设”都表明安钢将很大精力放在板材发展上。
安钢的确也曾经从板材中尝到不少甜头。中联钢分析师胡艳平对记者介绍,中板一直是安钢所有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品种,“板材的下游需求这块儿,他们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算是比较高的,但这几年造船业的低迷,让他们原本的优势没有了。”
此外,国内钢企扎堆上板材生产线造成产能过剩从而加剧竞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安钢数据显示,2012年毛利率下滑最多的品种是板材,比上年同期下降19.03%,毛利率为-16.18%。型材和建材分别下降了14.37%和15.56%。
齐鲁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笃慧曾经指出,产能过剩并不是决定行业及公司低利润的唯一因素。钢铁行业作为同质性极强的行业,在产品趋同的背景下,单体企业盈利取决于本企业成本与行业边际成本之差,如果这个差值足够大,低成本企业依然可获得高额利润。
遗憾的是,安阳钢铁本身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较高的成本,安阳地处内陆,离铁矿石产地比较远,铁矿石的运输成本上,负担不轻,而钢铁企业大部分变动成本还是来自于矿石。
笃慧对记者分析,“通常情况下,钢厂的选址或者距离消费地近,或者距离资源地近。”
安钢虽然离消费地近,但离资源地远,自身矿石资源又很有限。“下游需求下滑营业收入下降的同时,物流劣势体现得更为明显,一旦原料采购节奏把握不好,必然会加剧亏损,”胡艳平说。
换句话说,在需求好的时候,产品卖得价高量多,可以很大程度上掩盖或者弥补相对较高的成本,但目前安钢的情况是,下游Hold不住,成本问题就会凸显,两头受损。
■ 高炉之重
如果说外部因素是每个钢厂都必须经历的,那么内部将近4800m3高炉一年的闲置则让安钢负重难行。
这一点得到了中钢协内部人士的证明。在他看来,安钢之所以亏损如此严重,与大高炉搁置一年有很大关系。
谈到一年未开炉的原因,该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方面这么大高炉的运行在技术上有些地方还不太过关,4000m3的高炉如果开不了或者出现问题会亏损更多,“现在能投产还是在钢协高炉专家委员和相关行业专家的帮助下,到现场实地考察,解决遇到的困难,费了很大的劲儿。”更重要的一点是,“去年市场不好也不敢轻易动。”
据他介绍,安钢淘汰了落后产能后,就上马了目前这个更先进的大高炉。“这个新的高炉一直没有开炉生产,这块儿造成的亏损就比较大。”
在李铁民看来,搁置似乎是个不错的决定,“这么大的高炉一旦开启就不能停下,否则亏损得更多,所以等到市场情况好一些的时候再一鼓作气,我认为是正确的。”
就这样,投资巨大的新高炉拖延了一年才开始生产,虽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这种只投入不产出的状况必然会拉高整个财务成本,从而影响最终的利润情况。年报中也明确,公司一些项目投资放缓,产量下降。
上述人士解释,“投资以后,钱已经花了,即使是不生产,财务费用也需要承担,还需要折旧,所以要维持着整个装备,投入非常大。”他进一步举例,“正常生产情况下,假如每吨亏100元,如果不生产就可能每吨亏得更多,因为那些投入是固定成本,不生产也是无法消化的,如果开了,那么吨钢的折旧就低一些。”
这一点直接体现在了安钢财务费用的上升中,据安钢年报显示,2012年在其营业收入下降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却同比增加2.06%,财务费用增幅高达20.9%。胡艳平也认为,大环境影响之外,“在建工程大多没能产生效益,这一点也是亏损的重要原因,今年开启以后,情况肯定比去年好一些。”
无论如何,如今4800m3的大高炉已经正常开启,“希望能减少一些亏损吧,”李铁民说。
■ 重组疑云
多位安钢的职工都对记者表示,现任的领导根本没法和以前的相比较。“2003年的时候,时任领导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当时的承诺是一年内工资翻番,我们干得都很起劲儿。”
后来,新领导上任并在2007年确立了“对内做强,对外做大”的发展战略,“但是这个班子管理不行,工人都不像以前那样干劲儿足,意见也很大。”
对此,李铁民直言,“问题哪个企业都会有,尤其是安钢这样负担大的国企,一方面领导的路线也许出了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年生产销售下滑,大家肯定都会把矛头指向领导层,也许是这届领导没赶上一个好时候。”
中钢协副秘书长迟京东也认为,没有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好,出了问题谁都有责任。“安钢的大投入没有及时产出,市场环境又不好,内部管理是不是跟得上,决策是否及时到位,这些问题每个企业都有。”
而李铁民口中的路线问题,则来自于坊间兼并重组的传闻。“前段时间好像有企业来和我们谈重组的事情,但听说领导层不愿意,”他说,“这种情况下,和别人重组可能对我们是好事,但是肯定会触动高层的利益,所以大家觉得领导路子不对。”
有关这一点,笃慧在钢铁行业策略报告中就曾经提出,对于体制内的钢铁企业,利润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对象,其管理层更看重未来整合导致的地位丧失,因此必须做大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及体制内的职位提升。
就传闻中的相关企业武钢、鞍钢等,记者一一求证,结果或者是表示没听说,或者是表示不方便透露。但今年2月底,河南省国资委宣布了省金融办副主任李涛任安钢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的决定。
基于“李涛去哪里,哪里就有重组”的说法,这一人事调动消息让大家对安钢重组充满了期待。早在2002年,安钢重组洛阳钢铁,李涛以安钢集团代表的身份负责与洛阳钢铁协调谈判,并最终达成了安钢集团以70%的股权控股洛阳钢铁组建洛阳安龙钢铁有限公司的协议。
2010年前后,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大型钢铁集团的建议,李涛便是这一思路的发起人。而最新的消息是,“就在国资委任命李涛为安钢副董事长的前后,山西焦煤集团来安钢考察了多次,商讨山西焦煤集团重组安钢一事。”
“如果真像他们说的现在情况已经好转,那也可能就不重组了吧,”李铁民说。但是,无论谁上任,现在重组都不会简单。一位不具名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关键看未来整体情况是否会好转,否则大家都在扭亏,可能也没有能力去再投入,当然,跨行业的例外。”
对于重组,迟京东表示,目前安阳即使是重组,也要考虑该和谁重组,并不是说简单地走个形式就行了。“重组是为了提高效益,如果两个企业产量不减,市场也还是不好,本来各自都亏损,重组以后还是一样的。”
显然,这样的重组不是安钢想要的,而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要找到真正能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效率的重组伙伴并不容易。”上述分析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