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通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四是完善价格调控程序。同时做好相关补贴工作。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的透明度。为此,本次价格机制完善方案的推出在市场预料之中。
隆众石化网成品油市场分析师潘雪铮此前对记者表示,由于新机制将会缩短调价周期,如果新机制出台时恰逢国际油价处于上升通道,那么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会在短期内面临连续多次上调,这将会让民众难以适应和接受,届时可能会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因此,在国际油价较为平稳或是处于下降通道时推出新机制将会是比较合适的时机。
“目前正逢国际油价走低,而且后期国际油价仍有可能保持下行趋势,从市场面来看价格机制完善方案推出时机比较合适。”卓创资讯成品油市场分析师陈晴说。
“伴随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出台价格机制完善方案有利于降低新机制对民众的影响。”生意社成品油市场分析师李宏告诉记者。
自2月中下旬开始,受欧美经济数据普遍不佳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一路下行。据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WTI较2月高点下跌3.03%,布伦特则下跌8.06%。
伴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三地变化率再度破“4%”红线。据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地(迪拜、布伦特、辛塔)原油3月25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率为-5.01%,国内3月26日正好是上次调价后第22个工作日。
按照此前运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油价。
专家指出,该机制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周期太长,22个工作日再加上节假日就是一个月,而国际油价每天都在变动;二是现有机制设定国际油价在22个工作日内变动幅度达到4%才做调整,如果达不到4%,成品油价格就保持稳定,这造成国际油价变动不能及时反映到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来。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记者,此次价格机制完善方案出台以后,将会带来两大变化:一是油价调整将会更频繁,二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新机制实施之后,油价调整将更加常态化,与国际油价联动性也更将加紧密,同时,必将有效抑制因上调预期所引发的市场过度投机行为。”金银岛成品油市场分析师韩景媛分析认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朝着市场化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变化,更加有利于利用境外资源,保障国内市场供应。
林伯强称,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价格机制完善方案具有积极意义,标志着成品油定价更加市场化,未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完全市场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由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价格,政府不再直接制定价格。这个方向是明确的,但改革的步骤是渐进式的,需要统筹考虑、分布推进,不能一蹴而就。今后将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让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发挥引导石油资源配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