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伊拉克提高产油量:利己利人

2013-03-26 16:10:27 中国石油报

编者按:十年前的伊拉克战争,被称为美国争夺石油的战争。十年后,伊拉克实现了近9%的年度经济增长,石油出口也超过战前。中国石油人从2008年进入伊拉克,相继使艾哈代布、鲁迈拉和哈法亚油田成为伊拉克石油生产的重镇。那么,战后的伊拉克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石油人视野里的伊拉克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呢?

注:2012年收入为7个月数字

“伊战十年,伊拉克作为产油国地位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今天其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也早已今非昔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郭海涛谈起3月20日的伊拉克战争十周年纪念日,不由地感慨万千。

战前的2000年前后,伊拉克原油产量曾一度占据世界总产量的3.5%左右,但2003年伊战爆发,这一占比迅速下降至1.78%。战争结束后,这一比例缓步回升,到2011年已恢复到了3.43%,接近战前水平。

尽管如此,郭海涛仍然认为,今天的伊拉克在石油市场的影响难以复制过去的辉煌。从伊国内看,一方面是因为战争中很多石油设施遭到破坏,生产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经济、政治较为落后的国家在向民主政府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伊既没有现代市场体制,也缺乏促进现代市场体制迅速成长的政治基础和法律保障。因此,外国石油公司的石油投资面临的潜在风险很多,资本进入石油行业也受到诸多限制。这使外国石油公司面对伊拉克庞大的石油储量只能望而却步。

从国际方面说,2003年伊拉克石油产量比2002年下降3800万吨,比2001年下降5700万吨,比第一次海湾战争下降的幅度要小很多。与此同时,俄罗斯、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产油大国都大幅增产千万吨以上,俄罗斯、沙特和伊朗2003年分别增产4800万吨、5900万吨和2100万吨,增产幅度远超过伊拉克产量的减少幅度,不仅稳定了国际市场供应,而且稳定了国际油价。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则认为,世界油气生产重心的西移也是导致伊拉克产油国地位下降的重要原因,非常规油气资源引发的能源革命不可小觑。在北美,美国逐步成为页岩气生产领域中的领头羊,并因此引发了震动世界能源格局的“页岩气革命”。欧洲、亚洲、南美等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体验着它带来的震撼和冲击。加拿大油砂资源量庞大,前进态势难以逆转。据媒体报道,加拿大的油砂日产油量达到150万桶,预计未来10年可至300万桶。加拿大拥有世界上约85%的油砂资源,已成为可以媲美伊朗的大型产油国。在南美,委内瑞拉探明原油储量在2010年达到2965亿桶,超过沙特2645亿桶的原油储量,成为世界第一大探明原油储备国。此外,今年年初,澳大利亚自然资源公司LincEnergy宣布,在澳中部Arckaringa盆地发现储量达2330亿桶的页岩油,预计总价值达到21万亿美元。“毋庸置疑,在常规石油生产领域中,伊拉克仍是强有力的竞争者,其探明常规石油储量和日渐增长的产量仍是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供给。但是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崛起和大规模商业化开采,使伊拉克产油国地位的下降在所难免。”牛犁说。

尽管产油国地位有所下降,但伊拉克仍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根据2011年5月14日伊拉克政府主管能源事务的副总理侯赛因·沙赫里斯塔尼公布的信息,伊拉克石油储量已达到2000亿桶,成为世界上拥有第三大石油储量的国家,因此其石油政策和产量变化仍将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较大影响。郭海涛认为,伊拉克石油产量的大幅提升对于石油生产西移会产生一定的平衡作用,有利于抑制油价的上行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因此,对伊拉克来说,提高石油产量既有利于获得更多重建资金,也有利于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能源动力。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