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电监会公布了2012年统调常规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统调(省级以上调度)公用常规燃煤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080小时。全国100万千瓦机组利用小时数均相对较高,自下半年开始,60万千瓦等级机组利用小时数超过30万千瓦级,不再倒挂,且差距逐渐拉开。
大机组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多发电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2012年我国大小机组倒挂的省份较2011年减少了6个,在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大部分省(区、市)60万千瓦级及以上大机组利用小时数高于30万千瓦级机组、高于常规燃煤机组。然而在大机组利用小时数增加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
火电结构优化
在经过多年的政策引导和各大企业艰难的努力之后,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的态势逐渐明晰:据中电联发布的2012年全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作为我国电力行业“一哥”的火电投资为1014亿元,比2011年减少10.5%,延续了“十一五”以来逐年递减的态势,火电投资所占电源投资比重降至26.9%,对火电投资的持续减少表明我国优化电源结构的决心依旧不减。
与此同时,2012年我国火电装机大型机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以百万千瓦机组为例,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在运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已达到53台,较2011年增加14台,而华电集团的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煤电装机比重达到42%。优化电源机构,淘汰容量小、能耗高的小火电机组对于大机组利用小时数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调度
对于提高大机组利用小时数来说,电网的节能调度亦功不可没。以江苏省为例,2012年,江苏省220千伏电网分为22个分区运行,运行方式趋于复杂,部分分区发用电平衡持续偏紧,机组利用小时数日趋偏低。
为此,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安排电网运 行方式,制定发电机组月、日发电组合方案时,充分考虑地区发用电平衡,实施优化调度,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对于发电排序靠后的机组,在保障电网安全和满足供应的前提下,鼓励其发电量计划由大机组代发。“上大压小”关停机组补偿电量逐月均衡安排给大机组替代发电。由此一来,大机组利用小时数自然显著提高。
国家电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江苏省2012年6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比3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高出636小时。而从另一电网调度较好的浙江省来看,2012年,其统调6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比3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高出208小时。
由此可见,合理安排机组开机和运行方式,对于提高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平均负荷率与利用小时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市场监管得力
大机组利用小时数的增加不仅是电力行业优化结构、节能调度两项具体措施的结果,更是市场监管在宏观层面上推动电力市场规范化建设的又一例证。
在市场监管的督促下,机组利用小时数的公布,不仅促进了各级电网企业重视大容量等级电源送出工程的配套建设,改善窝电和电网“卡脖子”情况,更提高了现有电网输送能力。
而公布后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
跨省跨区电能交易的监管加强,电能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逐步完善和改革现有的电量计划分配制度,发挥区域市场平台作用,建立灵活多样的电能交易机制,大力开展发电权交易。这些不仅让大型高效机组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电力市场在机制方面的建设,使得电力市场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目前全国仍有4个省(区、市)的机组利用小时数倒挂,但总体来看电源结构,节能调度,市场监管等方面做法值得肯定。在确保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的情况下,让高效大机组释放正能量,才能为“美丽中国”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