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环保引发火电环保“蝴蝶效应”

环保引发火电环保“蝴蝶效应”

2013-03-19 10:49:16 《能源》

今年初,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刺痛了各界人士敏感的神经,也致使节能环保的呼声再起。

史上最严环保新政火速出台,让火电、钢铁等六大行业颇感压力。火电企业希望完善配套补贴政策,使政策与企业的承受能力达到平衡,企业才有更大的积极性。

“史上最严”减排新政出台,使得火电、钢铁等六大行业的耗能大户再掀波澜。

2月19日,环保部常务会议明确,将原有重点监控的范围扩大至19个省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核心是对火电、钢铁、石化等六大重污染行业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令。

这一被解读为“史上最严厉”的减排政策,同时也预示着相关企业的治污成本将大幅上升。这一政策,让很多企业感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
一位企业人士表示,只有当政策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达到一定平衡时,企业脱硫脱销的决心才能“不打折扣”。

在原来的耗能大户苦于如何消化上涨的成本压力时,相关的脱硫、脱硝领域则爆发出数千亿的商业机会。业界认为,在这场节能降耗大战中,以往那种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将会逐渐隐退,新产业也将孕育而生。

“最严”控污新政

与以往政策不同,此次控制大气污染防治的力度更加严厉。

尽管其重点仍在于对脱硫、脱硝和烟尘的严格控制,但据记者了解,就已经发布特别排放限值的火电行业而言,原有燃煤发电机组烟尘排放限值为30毫克/立方米,而特别排放限值为20毫克/立方米。

与此同时,具体到新建燃煤锅炉,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国标为二氧化硫100毫克/立方米,但特别排放限值则收紧为50毫克/立方米。

从执行时间来看,对新项目的执行期限则提前不少。环保部要求,从3月1日起,新受理的火电、钢铁环评项目将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而石化、化工以及燃煤工业锅炉等项目则待相应标准明确后执行。

同时,就监控范围而言,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均为部分城市纳入重点控制区不同,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均被列入重点控制区。

由于特别排放限值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实际上,严厉限制减排政策的背后,是国内高耗能、高污染的现实。

据2012年下半年环保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7.9万吨,工业源就占到2016.5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404.3万吨,比2010年上升5.74%。

此前,环保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透露,“近年来,环保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工业源仍然是我国大气污染物尤其是烟粉尘的主要排放源。”

业界专家认为,此次针对六大重污染行业进行特别排放限值正逢其时。

尤其是去年底至今年初,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刺痛了各界人士敏感的神经,也致使节能环保的呼声再起。

记者听到更多的声音表明,业界人士对环保新版表示极大的支持。研究机构也认为,环保部此次在重点控制区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新增量,将推进产业升级以及企业技术革新,从而改善国内的大气环境。

事实上,此前环保部曾多次出台环境治理新规。但是这一次新政,出台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这也是继去年末国内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之后,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最新版本。

业界人士指出,环保部这招重拳将在高耗能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

补贴政策引发争辩

据记者了解,在火电企业眼里,国家出台的这项环保新规势必提高新上火电项目的门槛,同时增加项目的工程造价和运行维护费用。

对于很多地方上的中小型火电企业而言,更换原有的除尘、脱硫、脱硝设备,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收益也没底。另外,环保新规会对未来火电厂的选址产生一定影响,新上马项目将向郊区甚至更远的地方发展。

然而,国家对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是大势所趋。所以,火电企业普遍希望国家能够完善配套补贴政策,使得政策与企业的承受能力能够达到一种平衡,这样也使得企业有更好的积极性。

企业的这种顾虑或许是有必要的。在赛迪顾问分析师熊名焕看来,对于原有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国家一只手在出台严格限制措施进行打压的同时,另一只手也在鼓励他们使用节能环保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当然,国家在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当中,也是有专项的资金补贴。”他说。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1年11月底,国家就增设了脱销电价和提高了上网电价,来缓解设备改造和更新对企业带来的压力。同时,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从今年1月1日起将进一步扩大脱硝电价试点范围。将脱硝电价试点范围由现行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燃煤发电机组,扩大为全国所有燃煤发电机组,脱硝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8厘钱,暂由电网企业垫付。

事实上,国家对空气治理的决心也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列入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共有13369个,涵盖电力、钢铁、水泥、油气回收等领域,总投资3500亿。

据业内人士预计,环保新政将新增二氧化硫减排能力228万吨/年,新增氮氧化物减排能力359万吨/年,新增颗粒物减排能力148万吨/年,新增挥发性有机物减排能力152.5万吨/年。

在补贴政策方面,项目资金以地方投资为主,中央财政对符合投资方向的项目予以适当支持;同时落实企业治污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在国家对实施节能降耗的企业进行补贴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要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有些企业生产方式还是比较粗放,为此进行资源的二次回收利用是节省成本的不错方式。比如对排放的二氧化硫进行回收利用,现在技术已经完全可以达到。”熊名焕表示。

柴发合则认为,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给企业带来的成本上升,理应由企业自己解决。他的理由是:长期以来大气污染已经带来巨大的健康成本和随之而来的经济损失,并未由排污企业充分补偿,更多地是由老百姓和政府在为企业埋单,如今这部分成本到了由企业解决的时候了。

探索BOT运营模式

当高耗能企业在为谁来埋单喋喋不休时,环保新政衍生的脱硫、脱硝和除尘产业则生机无限,尤其是在脱硝领域。

熊名焕告诉记者,“关于脱硫和除尘,前几年很多企业已经更新设备,未来脱硝市场空间将会更大。”

据了解,在2009年之前,我国尚未出台政策强制性要求工业企业进行脱硝处理,因此工业企业特别是火电厂安装脱硝设备、采用脱硝技术措施的比例比较非常低。

2009年7月,环境保护部发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出:到2015年,国内所有火电机组均须执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限值标准。该标准的出台,推动了脱硝行业快速启动。随着2015年临近,火电企业实施脱硝处理的政策预期将加快兑现。

赛迪顾问的统计显示,2012年,新建脱硝装机容量约达0.375亿千瓦,脱硝改造装机容量达1.155亿千瓦,总计新增脱硝机组容量1.53亿千瓦。如果按照此前脱硫装机容量年均增长52%的速度计算的话,预计脱硝未来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水泥、钢铁等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指标逐步纳入监管范围,据熊名焕预测,单就脱硫、脱硝和除尘三大行业就蕴藏着1500亿的产值。其中,脱硝领域就有1000亿的市场空间,而这也将是“十二五”期间很多火电厂、钢厂、水泥厂等需要去改善的地方。

更有乐观者认为,在政策层面“恩威并施”的双重推动下,自今年起,全国火电厂烟气脱硝将进入集中爆发期。预计国内新增火电厂脱硝装机规模可达1.5亿千瓦,由此,可创造的烟气脱硝市场规模可达逾3000亿元。

目前,火电厂存量机组的脱硝改造折合成度电的成本约为1.3元/度,这意味着针对存量机组的1.1分/度的补贴电价仍无法弥合成本鸿沟,且现有机组脱硝改造技术和施工难度大。

鉴于此,未来新建机组脱硝市场的启动要先于既有机组改造市场。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近10亿千瓦的火电机组脱硝将能如期完成,3000亿的市场有望逐步释放到位。随着3000亿火电脱硝市场加速释放,相关领域也将全面受益。

随着2015年临近,火电企业实施脱硝处理的政策预期将加快兑现,脱硝产业将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国内大型电力集团的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容量的大半,其下属的脱硝企业将以其市场优势在脱硝市场的加速启动过程中优先受益。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脱硝运营经验的缺失、客户资源匮乏,因此相对较难获得脱硝运营的特许经营权。

与此同时,脱硝产业也在探索新的运营模式。熊名焕介绍说,国内脱硝行业正在探索BOT运营模式,相对于以往的EPC模式和特许权经营,BOT运营模式有很大的优势。“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对于脱硝设备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不需要生产企业一次性支付费用,而是以分期支付的方式,这样能够减轻生产企业自身的资金压力。”

熊名焕认为,脱硫市场是脱硫、脱硝和除尘三个领域相对成熟的市场,所以后期新装设备的空间不是特别大,主要是运营维护方面的服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脱硝而言,未来对设备的需求量还比较大,为此有可能会出现“跑马圈地”的现象。尽管当前脱硝市场有大规模启动的空间,不过从脱硫市场原有的经验来看,在特许权招标制度下,未来由于低价中标可能会带来市场的恶性竞争,这仍值得警惕。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环保 引发 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