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让南方供暖理想照进节能降耗现实

2013-01-28 08:25:19 国家能源网

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定的一条线,将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排除在集中供暖门外。事实上,由于南方潮湿,人体感受更阴冷。面对这个冬天屡屡刷新低温纪录的天气,“暖气南下”的呼声日趋强烈。

民众有需求,南方供暖势在必行。这是一道题,面临有限的能源现状,如何能在“合理”与“现实”中间,求证一条最佳的“辅助线”?

让我们跳出维持了一个甲子的固化思维:北方的集中供暖模式是否本身就存在问题,导致复制到南方后出现“南橘北枳”的状况?不管是早期的福利制,还是商品化之后按面积计费,北方“大锅饭”式的集中供暖模式都已显现出它的种种弊端:能耗大、效率低、浪费严重。事实上,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每平方米采暖能耗约是其3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业内专家纷纷提出清洁能源多元化利用和分户计量收费等方式,让难题有了被破解的可能。

积极探索利用核能、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来应对南方供暖增加的电力负担,不失为因地制宜的良策。此外,从目前南京、武汉等地的探索实践看,将发电厂等企业的余热和居民的供暖联在一起,实行“废物利用”式样的供暖也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考虑到南方严寒期较短,大部分地区年均低温天气只有两个月左右,且气温升降较频繁。像水电一样的智能分户计量收费方式恰好能发挥它的优势:时长周期、用量温度均可由用户自主调节,降低居民经济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能耗浪费。

一条南北供暖线划江而治,需求和困难并存。有理由相信“谋定而后动”之后,或将出现新的供暖之道。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