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碳交易价格过低 企业CDM项目热情消退

2012-12-11 12:51:22 经济导报

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价格基本处于“白菜价”的水平,将于12月上旬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并没有改善这一局面的信息传出,让几年前兴致勃勃申请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山东企业陷入尴尬。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除签约项目可能面临违约外,价格下跌让企业申请热情不再,一些中介机构退出,126个已通过联合国审批的山东CDM项目中,除39个已经买方签发,其余87个的执行情况尚难预料,占近七成。

“价格这么低,就没有多大必要去申请了。”12月1日,聊城安杰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谈到国际碳价时失望地表示。

“价格低是一回事,并且这种情况很难找到买家。”11月30日,山东省国联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主任助理程汉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碳交易手续复杂,且影响交易成功的可变因素很多,即便是获得了审批,找不到国际买家也是一个问题。在此情况下,发展国内碳交易或许能提振能源企业节能减排的热情。

市场趋冷 中介退出

“我们现在已经不做这一块业务了。”1日,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刘照胜告诉记者。

据了解,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是山东省第一家专门从事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的专业机构,2005年12月8日,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依托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先后运作了德州晶华集团大坝水泥余热发电项目、长岛22兆瓦风电项目、淄矿集团东华水泥余热发电项目等多个CDM项目。该中心退出CDM项目,映射出整个市场的不景气。

“从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中心的这一块业务就不大景气,出现收缩的迹象。”刘照胜说,危机开始之后,他们觉得行情要下行,便逐渐对CDM方面的业务进行收尾,2011年之后全面停止了这方面的业务。

而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及欧洲经济的低迷,国际市场碳交易价格还在走低,让更多的CDM项目陷入难以执行的境地。

“今天(11月30日)的报价是0.7欧元/吨。”程汉超告诉记者,这样的行情导致他们中心不能单纯地依靠这方面的收入维持,所以正在逐步地开展与之相关的一些业务。

山东国联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山东省共有126个CDM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并且在联合国注册,报审企业中以风力发电企业为主,预计年减排量在3000万吨左右。但除了39个项目已经买方签发,其余87个项目仍在运作过程中,但以目前的市场环境,买家并不好找。

“卖碳翁”的新难题

“我们当时(2009年)与法国一家企业签订的意向价格是9.6欧元/吨。”王辉说,他们的新能源发电项目规模不大,只有10兆瓦多一点,但在碳交易颇为热闹的2009年间,还是初步申请了CDM项目,并与买家进行了接触。但现在价格跌成这样,即使买方违约,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发电项目之前因为一些土地问题没有如期开展,现在已经建设完工,准备在12月底进行并网发电。”王辉表示,按照公司的发电项目计划,接下来原本应准备着手申请CDM项目执行,但是现在的价格的确让人寒心,似乎也没有申请的必要了。

与聊城安杰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同期达成CDM意向的山东亚特尔集团,情况也大同小异。“之前听说过这个项目,但是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山东亚特尔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项目太难做,手续太复杂。

“一个CDM项目的周期,从立项到最终通过联合国审批,一般至少18个月。”程汉超表示,CDM项目虽然审批手续复杂,但很多企业都是实施项目后,才去报审CDM交易,所以审批遇阻不会耽误项目的进展,只是减弱企业上新项目的动力。

“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话语权不够,国外近几年来要求中国为减排加大投入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实际上是国外大企业为自身谋求最大利益。”程汉超还表示,买家违约或订立“阴阳合同”的情况也比较普遍,主要原因还是当初的意向价格都太高了,与现在价格差距太大,同时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国际需求不振。

建立国内碳交易体系

实际上,除交易价格下跌外,西方正不断向中国施压,企图让中国退出国际碳交易的卖方行列。

“中国当初的承诺是到2020年退出卖方行列,但如果发达国家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大,中国也有可能提前退出。”山东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许崇庆对记者表示,我们应该把发达国家的压力变成我们国家自己建立内部碳交易市场的一个机遇。

许崇庆表示,建立国内碳指标交易市场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有利于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对企业而言,也可以提高效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低碳审核机制,然后通过政府政策引导。”

记者注意到,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并计划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对此,程汉超表示,“国内开展碳交易的前提是必须得有需求。”他解释说,现在国家对碳排放的控制相对比较松,必须建立严格的碳排放约束体系,使部分企业有碳排放指标的需求,进而才会有交易。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