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矿难预警有赖信息化

2012-11-26 10:48:23 经济导报

“在非高瓦斯矿难中,水害占比高居第一。山东属于煤矿水害高发区。”在11月24日-25日于济南召开,由中国工程院主办、山东大学和山东能源集团承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上,我国煤矿水灾防治专家、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告诉 经济导报记者,解决水害成为我国尤其是山东煤炭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信息化将成为未来煤矿安全生产防治的根本性趋势。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介绍,在矿山能源方面,近20年有250多对矿井因突水而淹没,经济损失高达350亿元。

“解决水害,前兆预测预警至关重要。”国家煤监局“水害防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武强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大学教授李术才认为,传统的水害预测方法存在过分依赖定性经验判断、准确度不足等缺陷,无法实现水害的精确预测。

“信息化将成为未来煤矿安全生产防治的趋势。”武强认为,未来基于信息化的水害预测平台可实现信息的整合梳理,构建出井下信息采集-分析-决策机制,有效捕捉突水隐患与前兆信息。

据了解,山东能源集团已基本实现对所有矿井的信息化管理。导报记者在该集团调度指挥中心看到,其综合调度管理、工业视频、人员定位、安全监测、综合自动化监控、调度视频等多个系统都已上线,每个矿井的生产状况、作业区人员的动态分布、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实时数据等都尽收眼底。一旦井下发生险情,可在调度中心实施远程操作。

“让水害探查变得像"傻瓜相机"一样一目了然,容易掌握。”卜昌森透露,山东能源集团的煤矿还将建立井上井下一体化的水害监测体系,可有效实现避灾和灾前预警。

据武强介绍,相对成熟的直观化、可视化的水害防治信息系统在未来5到10年内就可实现,届时国内煤矿生产的水害威胁可实现最小化。




责任编辑: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