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天津市静海县西南部,距离天津市区19公里、北京市区120公里、天津机场43公里、天津港7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该园区一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已形成“循环、生态、智慧、宜居、便捷”的循环经济“子牙模式”。到2015年,可实现年回收处理再生资源总量340万吨,年产值650亿元。
目前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是中国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是中日循环型城市重点合作项目。该园区先后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天津市静海县县委书记孙文魁告诉记者,静海县注重子牙循环经济区的总体规划,构建“一心(管理服务中心)、两带(子牙河生态保护带、林下经济带)、三轴(高常路子牙综合发展轴、黑龙港河生活发展轴、津涞公路产业发展轴)、三区(科研服务区、居住区、产业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形成了工业区、林下经济区、科研居住区“三区联动”、循环互补的经济发展格局,力求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极增长”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加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加工、报废汽车拆解、橡塑加工、精深加工与再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六大产业。
据了解,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具有可进行梯度建设的丰富土地资源。园区土地远期控制面积为13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50平方公里,到2020年,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约为29.82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约20平方公里,纯工业用地10.5平方公里,再生资源用地8.0平方公里,新能源产业用地1.0平方公里,环保产业用地1.5平方公里。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魏建军告诉记者,他们依托园区现有的黑龙港河自然湿地,按照“一心、两带、三轴、三区”的总体布局,以高标准的科研服务中心为园区发展核心,南北贯通的“林下经济发展带,子牙河生态保护带”将园区划分为产业区、科研服务区、居住区,在三个区域发展轴线上实现协调互动发展。东西横跨2公里、南北延伸10公里的林下经济带,既是黑龙港河两岸自然生态景观的纵深延展,更是隔离产业区与科研居住区的人工生态屏障,形成“厂在林下、林在厂中”的绿色生态景观,体现循环、生态、便捷、宜居的鲜明特色。
资源循环方面,废旧物资将在产业区内得到充分循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工业区合理规划,根据报废汽车拆解加工、废旧轮胎及橡塑再生利用、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加工以及废旧电子信息产品拆解加工的产业功能,分成拆解加工组团、精深加工与再制造组团、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组团以及仓储物流组团,并根据产业链关联程度,合理安排各产业功能的空间关系,从而促进产业链条转化过程中再生资源的“零损耗”,以及在整个产业循环过程中再生资源在区内的“自消化”。
生态方面,园区按照环保要求建设林下经济带,发展兼具景观、环保、经济等多方面功能的林下经济示范区。工业区主要道路两侧规划20米以上的绿化隔离带,厂区之间以绿篱相隔。建有大型公用工程岛,统一建设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废弃物处理等为一体的综合节能环保系统,投资2亿元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中心年处理废弃物4万吨。园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30%,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绿色建筑普及率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交通方面,园区对外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其他运输方式为补充,构建起公路、铁路及港口等多方式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宜居方面,居住功能区规划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优势,形成黑龙港河带状公园绿地,并通过绿色廊道将滨水景观延伸到各个组团内部,塑造具有田园风光特色的滨水生活组团。规划分期拆迁并安置涉及的周边24个村庄共1.2万户村民,为保障村民的生活质量,统一建设生活配套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现在,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主导产业不断聚集。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70家,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98%,回收处理资源量达到150万吨,成为天津及环渤海地区的“城市矿山”基地。
[page]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立足优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区域及跨区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产业梯度衔接,完善园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注重行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循环利用,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合理布局、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以再生资源产业为基础,园区积极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延伸和拓展产业链,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最具实力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园区重点发展机电产品精深加工与再制造、废旧家电和电子信息产品拆解、报废汽车拆解、橡塑拆解加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形成废旧机电产品拆解产业链、废旧家电和电子信息产品拆解产业链、报废汽车拆解产业链、废旧轮胎和塑料制品拆解加工产业链,发展锂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开发废气、废水、废物处理和检测的节能环保设备,形成与静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链。
建设高标准基础设施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力争打造一流的循环经济发展大平台。目前,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20亿元,社区文化体育中心、中小学、幼儿园等配套公建项目日益完善,酒店、公寓等正在启动。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园区建设日趋成熟,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及有色金属集散地,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对集中处置区应与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及建设环境保护的要求,产业园区对七类拆解加工区积极进行了相关配套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废弃物处理处置中心建设工程,废弃物储存库建设工程等。同时,还建成了18万平方米郁郁葱葱的绿化带。
记者了解到,园区管委会依法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三区联动、协调发展,建立了海关、检验检疫验放中心,所有从天津港上岸的废旧机电产品统一到子牙园区通关报检,形成了海关、检验检疫、环保、园区“四位一体”的联合监管体制和“全天候、无缝隙、保姆式”的服务体系,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数字化跟踪,严格控制可能产生环境危害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封闭式管理,产业区内企业均建有防雨、防风、防滲等功能的专门贮存场地和符合设计规范的厂房车间及生产设施,基本上实现了拆解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形成高效能服务体系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管理以“统一协调、综合服务”为中心,坚持高效能、体现国际化。产业区内设有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即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对入园企业,从核准备案、工商登记、土地出让、工程报建、环境评价、污染防治等方面实行全方位、“一条龙”服务。
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对所有入园项目合理定位,严格按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布局,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物流和配套成本。同时,营造和谐的管理环境和用人环境,为企业做好人才和智力保障,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入驻并开展项目,如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废旧家电拆解项目、天津钱塘飞跃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废弃机电产品拆解及深加工项目、天津市华鑫达投资有限公司塑料加工园区项目等。
目前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已逐步开发建成综合服务区、拆解加工区、精深加工区、污染处理区、仓储物流区、科技研发区、生活服务区和居住社区等八大区域,打造融资平台、商贸平台、物流平台和科技平台,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科技研发体系、物流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商贸市场体系和基础配套体系。园区建成现代化信息中心、中国子牙北方循环经济网和再生资源科技研发中心。园区聚集了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多学科力量,形成了专业化的研发群体,围绕工业固废的有价资源回收、价值延伸和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展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打造行业技术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园区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园区规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区逐步推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区内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安保防护系统、产品销售与综合物流调度中心,最终建立起全天候、全覆盖的国际标准产业区管理体系。
天津市高度重视园区的发展,积极制定优惠政策,提供高效服务,营造优良环境,吸引众多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天津市将产业区纳入了天津市“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快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致力于把园区真正建设成为整体布局科学、产业结构合理、产品结构优化、精深加工主导、高新技术支撑的现代化、生态型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短短几年时间,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就打造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子牙模式”,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