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对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架构思考

2012-08-09 14:11:08 湖北省水利厅水保处   作者: 王沫  

李鸿忠书记在省委第十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湖北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享受和品味“春城无处不飞花”、“万家烟树满晴川”的城乡牧歌式生活。笔者作为一名水土保持工作者深受鼓舞,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无疑对湖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起着补“短板”作用,其增速发展显得十分紧迫重要。

一、水土保持在湖北生态文明建设中地位重要

湖北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生产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目前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07%。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全省年均降雨量1170毫米,河流年过境量6338亿立方米,大部分河流纵坡比大于0.4%,一遇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大别山南麓、三峡库区、丹江库区是湖北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三峡库区的夷陵、巴东、兴山、秭归重力侵蚀严重,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全省多年平均侵蚀量达到1.78亿吨,侵蚀模数达3186吨/平方公里·年,特别是在汛期,极易发生山洪、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剧烈水土流失灾害,今年7月1日宜昌夷陵区突遇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全区3人因灾死亡、2人失踪、2人受伤,农作物受灾严重,农房受损较多,部分交通、电力、通讯中断,灾害造成夷凌区直接经济损失6700万元,教训十分深刻。据测算,我省每年流失的表土按20厘米计算,相当于流失87.5万亩,流失有机质达273万吨,造成耕地减产、土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不仅恶化了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在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地位十分重要,既是维系湖北作为千湖大省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手段,又是保障湖北“中部粮仓”安全的重要措施,既是防洪保安的重要屏障,又是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保证。

二、水土保持在湖北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特殊

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长江委的大力支持下,自建国以来,特别是1979年组建机构以来,掀开了治理湖北水土保持的新篇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快速发展。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扩大到44个,先后启动实施了七期“长治”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国债项目、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丹库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石漠化治理试点、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崩岗治理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0.66亿吨,增加蓄水能力11亿多立方米。民生水保取得新的实绩。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营造水土保持林144万亩,种植经济林果及种草112万亩,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35万亩,建设拦砂坝、蓄水池、坡面水系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8.59万座(处)。据测算,这些水土保持设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约0.10亿吨,增加蓄水能力1.7亿立方米,增产粮食1.23亿公斤,增产果品1.13亿公斤,林草覆盖率提高了1.23%,水土流失地区有近8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问题,近10万农民走上了富裕发展的道路。

三、对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架构思考

2011年、2012年中央连续两年出台1号文件,均强调了要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湖北省水土保持“十一五”规划,笔者认为,要建设湖北生态强省,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经济社会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新期待,着力抓好“五个水保”建设,具体思路如下:

(一)抓好民生水保。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水利局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民生抓水保,打造民生品牌。必须加大投入,努力争取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在政府主导下,协调发改、财政、国土、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水保工作。以小流域为单元,积极推进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快改造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增加粮食产量。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强化农业基础,培植水保产业发展农村经济,防治面源污染确保饮水安全,搞好预防保护促进生态修复,开展城市水保提供美好人文环境。

(二)建设法制水保。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以贯彻实施新水土保持法为核心,积极推动我省水土保持法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我省40个全国水土保持能力建设县顺利达标。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守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红线”,坚持重点与面上、国有与民营、内企与外资、大中小型项目齐抓并进,全面纳入依法管理轨道,真正做到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由城镇向农村、山区向平原湖区、部分领域向全体行业的无缝覆盖,不留空白。

(三)发展民营水保。大力发展民营水保这一非公制经济的水土流失治理路径,进一步总结推广我省民营水保成功治理模式,大力推进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四荒”治理模式,积极推进“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治理机制,按照“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各得其利”的运行机制,捆绑资金、创办样板、打造精品,形成治理合力。下一步,应着力研究制定民营水保扶持管理办法,对民营水保的扶持范围、融资渠道、补助标准、技术指导、产权确认等予以规范。

(四)强化科技水保。制订“湖北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加快科技发展,推进水土保持科技和信息化,继续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加强对坡耕地等高种植、生态修复效益、植物篱等科研攻关,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充分利用全省水土保持普查成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普遍运用“3S”技术,大力推广成熟的实用技术。加快水土保持数字化工程步伐,建立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构建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打造文化水保。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深化全国水土保持国重策宣传教育行动总体行动实施方案》,以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五个一”为载体,加大水保文化传播力度,树立一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典型,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推出一批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力作,重点抓好水保电视文化作品制作;搭建一批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平台,完善升级大冶金牛、三道河科技示范园。推开水土保持进课堂活动;建立一支水土保持宣传教育队伍,逐步建立水保宣传管理队伍、通讯员队伍、讲解员队伍、志愿者队伍、新闻工作者队伍;打造一批水土保持形象宣传阵地,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重点县为重点,树立宣传广告牌、工程识别碑,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水保意识,促进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湖北省 水土保持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