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沙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日前,笔者走访了西北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兰州大学,其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成绩令人称道。
旱地农业就是要保证西部农民粮食增产
干旱农业是兰州大学教授李凤鸣的主要研究项目。“解决西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要先解决当地百姓的生活问题。”李凤鸣的谈话方式简洁又直奔主题。
90年代初,甘肃当地旱区农业生产模式落后,造成农业产量极低。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就通过破坏自然环境的方式,勉强度日。李凤鸣表示,旱作农业的研究,首先要解决的一定是先让西部百姓吃饱饭,即通过旱农技术实现农业产量的增产。百姓不再为生活发愁后,退耕还林等政策才能得到良好落实,生态环境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灌溉技术的提高,是旱农技术的关键,雨水的收集需要水窖。水窖目前已是甘肃地区应用最广泛的旱农项目。可在最初的推广期,由于资金限制,应用范围小,效果并不明显。直到95年甘肃特大干旱小麦绝产,引起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李鹏总理亲自实地考察后,在甘肃省全面推广基础农业,通过打水窖,将干旱农业进行全面推广。以小麦为例,实行旱作技术后的小麦产量,每亩比以往增产百分之五十左右。
为了改善较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品种,提高西部农民生活质量。健康、高效的农作物如何在干旱区种植,是李凤鸣特别重视的研究课题,通过地膜沟垄覆盖种植玉米的研究实验已进行多年,打破了甘肃榆中县不能种植玉米的历史,目前通过地膜勾垄,玉米亩产可达800余斤。
在李凤鸣看来,不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是空谈,保证粮食增产,增加优质农业物种在西部的种植,是西部解决生态恶化问题的头等大事。
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影响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半干旱区是干旱化表现最剧烈的地区,是气候变率最大,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如果人类不加以控制,会加快半干旱区的荒漠化,演变为干旱区。基于此,兰州大学2011年11月27日正式启动了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项目,并在兰州愉中地区建立了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黄建平教授说,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表现,不同区域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干旱半干旱地区作为全球陆地的特殊组成部分,是近100年来温度增加最显著的地区,特别是冬季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增温达1.67K,是全球陆地平均值的2倍,虽然该地区只占全球陆地的30%,但对全球陆地增温的贡献高达50%,是全球变化的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我们认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增温,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冬季的快速增温并不主要由温室气体的增加所致,而是由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但目前还不能定量区分各因素的相对贡献。这一问题在国际上虽然引起高度重视,但还未达成共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提出我国科学家自己的观点。针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率大、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地表与大气相互作用剧烈等特点,以冬季快速增温作为切入点,研究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探讨干旱半干旱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是全面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可以用来验证和改进目前气候和天气预报模式中半干旱地区陆面过程、辐射过程的参数化方案。这对于研究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预测我国西北干旱化等自然灾害有重要作用。同时该站可以研究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工业及城市污染对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的影响,为西北干旱化趋势进行预测,为评估和对策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科学观测依据,同时也为有序人类活动的开展及生态效应评估提供实验平台。
兰大有很多奔赴在西部环境科研一线的工作者,他们长期驻扎在我国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担负起我国西部环境治理与建设的重任。
循环经济是西部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西部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位于兰州大学,成立于2005年。2010年5月,中心被批准为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研究西部循环经济发展为宗旨的基地。
兰大陈兴鹏教授表示,西部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西部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研究的循环经济,从城市产业布局出发,让企业向一个健康、高效、可持续、高循环的方向转变,从而保证西部诸多城市能走上更健康经济的道路。
2005 ̄2011年期间,陈兴鹏教授带领着自己的科研团队,先后为西部数十个城市进行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如兰州市、白银市、嘉峪关市、平凉市等。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充分利用产业链每个环节所生产的产品及排放的废物,最大程度做到节能环保。例如,金化集团作为金川公司的下游企业,每年消耗金川公司60~70万吨的硫酸用以生产磷酸、农用肥等,对金川公司冶炼环节的烟气治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金泥集团利用其粉煤灰、有色金属渣生产水泥;镍都实业有限公司利用镍电解阳极泥生产硫磺产品,年利用量达2万吨。
陈兴鹏表示,目前循环经济的瓶颈在于,很多小企业不具备规模化循环经济生产的条件,如能实现跨区域合作,让整个行业实现规模较大的产业链,会对不整个循环经济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后继有人——兰大绿队与达尔文社团
绿队,是兰州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别称。这是一个大学生组成的环保团体,从1999年开始,他们坚持不懈地做环保宣传,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力所能及地组织环保调查、环保活动。先后获得“中国十佳环保社团”、“全国保护母亲河一等奖”等奖项。其“普氏原羚项目”获得了第三届SEE?TNC生态奖(2009)环保项目奖三等奖,成为该奖项成立以来唯一一个入围并获奖的学生环保项目。
兰州大学达尔文协会,成立于1982年10月,现在已成为甘肃省首屈一指的环保社团,为西部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04年,协会组建湿地使者项目组,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举行的湿地使者行动,并凭借在澜沧江流域的优秀表现荣膺当年活动一等奖。2005年,以第一名的竞标成绩当选为西北唯一的一支湿地使者队伍,并以优异的成绩再次获得2005年湿地使者长江行动的唯一一等奖。每年都参加湿地使者活动并获得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