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循环经济中的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2012-07-03 13:11:44 厦门科技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主要是通过建立从“资源-产品-再生产资源”和从“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将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垃圾,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而滋生。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引起人们的不安。国际社会普遍地把垃圾处置的环境问题当作一个战略性问题来考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特别是永续再生变害为利,已成为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垃圾被多数人视作无用的可随手扔掉的东西,但是,在某些人眼里却独具魅力。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中传播着一件有趣的例子:日本学者江畸曾把半导体工厂取来的垃圾废品中挑出许多特殊参数管子,它显然不适用于先前二极管检波整流线路,却能够在超高频段甚至到光波波段实现电信号的生成、放大、震荡和变换频率起作用。以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理论研究作基础,江畸发明隧道二极管并使性能不断完善,终于开拓出一族发展前景光明的以“江畸”命名的新型器件。 

更有趣的是,现代人类接触与“粪便”有关的消费品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比如,突尼斯有一种牛粪刷牙粉:将牛粪晒到硬如石头、再磨成细粉,掺入一些香料和矿石,拿薄荷枝蘸着,清洁牙齿表面和牙缝。据说这种复合配方有坚固牙齿、增白和预防牙龈炎的作用。印度人则更加“现代化”,他们将牛粪做成牙膏,而且非常畅销。而最有名的恐怕是“猫粪咖啡”,它的来源是生长在印尼苏门答腊的野生麝香猫。麝香猫喜欢挑选咖啡树中最成熟香甜、饱满多汁的果实当作食物,而咖啡果实经过它的消化系统,被消化掉的只是果实外表的果肉,坚硬无比的咖啡原豆随后被“麝香猫”的消化系统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经过挑选、晾晒、烘焙等数道工序,就会散发出独一无二的香气。由于这种“猫粪咖啡”完全要“靠天吃饭”,年产量不过500磅左右,一杯的身价达到了50~100英磅。 

大家知道,露天焚烧轮胎给环境造成危害,会孳生蚊虫和啮齿动物。废弃轮胎的垃圾场给周围的景观带来不良影响。俄罗斯首创了一个可以从旧轮胎中提取橡胶的化学方法。一方面能够获取橡胶,用于再造新轮胎。首先通过一种冷冻技术,在-120益的情况下使用液态氮对轮胎进行处理,随后将各种成分分解,以便从废弃轮胎中提取橡胶。另一方面可以提取具有可溶性的液态碳氢化合物,这种物质能用来制造塑料、黏合剂、油漆、重油添加剂和汽油原料。 

在我国,“废旧机电产品和塑胶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已纳入科技支撑计划。共设置了几大课题。一是针对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塑料垃圾高效稳定裂解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提高塑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二是针对废旧橡胶催化裂解,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催化裂解高值化利用技术与装备,废旧橡胶催化裂解制优质燃油、炭黑及活性炭的技术与质量;三是针对废橡胶塑料生产改性沥青,开发万吨级工艺技术与装备,制备高品质公路用沥青等。 

目前,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在产品创新设计中收旧利废工作已从废物处理的辅助性措施变为优先选择的方案。

如,离合器杆和制动器件用摒弃的罐头盒为主制作。又如,用废弃的中药渣造纸已在实施中,不同成份的药渣造出不同特点的纸张;有的能防虫蛀腐霉,便于储藏;有的芳香扑鼻,如同掺入香精一般。厦门市的“章鱼下脚料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已列入科技计划。章鱼加工产生的下脚料部分占个体重量的50%,其中富含极有价值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牛磺酸、章鱼肉碱、胶原蛋白、章鱼毒素等。对这一“垃圾”资源综合开发、高附加值化综合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一些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发展。 
另外,排放废水、废气、废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影响到生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当今,观念上的转变至关重要。过去把环保看成是遵守有关法规,减少“三废”,谁污染谁治理,特别加大整治的力度是完全必要的绿色形象,干净的工业化过程应当从项目可行性科学研究开始,除了被动地寻找低成本的再生材料外,应该主动地采纳高技术领域先进的“环境材料”。它在成材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少,并且可持续分解使用循环再生,利用率最高。换言之,环境材料对环境“友好”又善于变废为宝。世界上本没有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可再生资源;我们所说的“城市是新的矿藏”,所指的是城市中每天产生的垃圾,正是应该再利用的资源。资源开采过程中废弃的资源、资源生产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使用周期到达或未到达时被摒弃的产品,以及其余废品和废弃物,都是应该利用的宝贵资源。所以说,产品的生态设计,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不可缺少的一环。也就是说设计产品时应该从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密切考虑到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这种生态设计称为生命周期分析,以往“从摇篮到坟墓”的控制,现在则被改称为“从摇篮到摇篮”的控制。

垃圾处理有了很多科学方法,如堆肥法、焚烧法、蠕虫法、热解技术等。如堆肥法,将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厨房类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而蠕虫法恐怕很少有人听说,它就是养蚯蚓来处理垃圾。厦门市同安文山养猪场就养了一批喜欢吃垃圾的蚯蚓,把这些蚯蚓放到养猪场后,一天功夫就能把那里的垃圾吃光,省得人工搬运和处理垃圾了。通常1吨蚯蚓一天可以吃掉1吨垃圾,并产生半吨蚓粪。经它们这样“处理”过的垃圾像肥沃的森林黑土,实际上那是松软潮湿的蚓粪。蚯蚓粪富含有机腐殖酸,还是一种高级有机肥,另外,这种蚯蚓富有数种酶和蛋白质,经提取加工可成为治疗脑血管病的良药。利用垃圾发电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目前,常规的垃圾发电方法是利用垃圾中的可燃物进行焚烧发电。对于比重很大的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难以进行焚烧发电。但是,这些垃圾中的有机物很多,是一个潜在的能量宝库,浪费了有些可惜。最近,英国研究人员开始修建一些专门利用厨余垃圾的电厂,为垃圾发电开辟了新的思路。与传统的垃圾填埋场比较,厨余垃圾发电厂中垃圾露天暴露的时间很短,一般不会超过一天,往往不会在发出浓重恶臭的时候就进入了发酵罐,产生病菌的可能性较小,对土壤、空气和水源的污染自然会少很多。研究人员还希望世界上其他国家也能推广这项技术,因为厨余垃圾发电厂其实技术相对较简单,投资也较少,但是它带来的环保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再有,据叶新科学家曳杂志近期报道,废弃纤维板在不燃烧的情况下就可转化为电能。这种微型能源生成技术可帮助工厂减少从外部资源获取电能的消耗,也能使在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更易储存。 

总之,可再生垃圾废弃物的有效作用、不断增值、变废为宝已经成为寻求最低成本、最大效益的动力。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所说的那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循环经济 垃圾 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