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以可持续能源政策促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

2012-06-12 09:28:20 和讯网

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国内经济转型与全球“绿色革命”的双重挑战,中国需要抓住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国际大趋势,变压力为机遇。 

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

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持续30 年的高速增长,具有十分明显的“压缩性”和“急速性”特征,中国经济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依靠大量消费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成为世界第一。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使得中国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批评的对象。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中国在今后几十年间二氧化碳排放将保持中速增长,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量比重将达到30.5%。这是中国崛起对世界造成的最大的负外部性。因此,节能减排是中国应负的责任,中国在引领世界经济的同时,也应当引领世界减排,为全人类发展作出“绿色贡献”。

未来二三十年内,中国将力图走出一条“快速工业化道路”,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尽量压缩到一个相对更短的时间段内,陆续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十几亿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服务水平也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如果不采取特别强化的减排政策,即使是利用节能减排措施,届时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和碳排放仍将成倍增长,而且增幅只有到2035年后才能减缓。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看,世界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将可能进入递减期,交通替代燃料的发展将会有重大改进,可再生能源有可能进入高速增长期,这些变化无疑会加大中国长期能源需求总量及碳排放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能源安全、国际减排压力、国内的庞大需求,迫使中国必须摒弃以前的“高污染高排放”的老路,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的低碳绿色发展道路。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明确提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评价

“十一五”时期,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深刻演变,中国能源政策调整为“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规范并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发展,我国进一步完善了能源政策体系,把可再生能源列为“十一五”期间能源建设重点之一。与此同时,国内首次提出了在节能方面的约束性指标,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 20%”,并通过层层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办法,将全国的目标分解到具体地区、具体行业甚至重点的企业,同时采取严格的考核机制来推动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中国已经采取的减排行动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也是执行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下降19.1%,非化石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3%,与此同时,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2.5%,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4.5%。客观地说,中国是世界上减排力度最大、成果最大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中国才能在如此短期内取得巨大的减排成果。

进入重工业化加速阶段的中国,可持续能源建设已成为保障国家发展利益的关键。借助“可持续能源观察”(SEW)指标体系,从环境、社会、经济与技术四个方面8个指标评价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绩效来看,从“八五”时期到“十一五”时期,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喜忧参半:能源相关污染排放、清洁能源投资占比、能源强度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获得改善;人均CO2排放量、能源依存度、公共能源投资负担率仍偏离可持续方向,未能在“十一五”时期得以扭转。

在人均CO2排放量方面,中国人均CO2排放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未来仍将不断增长,使中国面临更大的国际减排压力。截至2010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10%,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5%,超过50%这条“安全警戒线”。从“八五”到“十五”期间,公共能源投资负担率一度下降,但进入“十一五”时期不降反升,尽管如此,其仍在可持续范围内。

“十二五”继续推进可持续能源政策

随着能源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可再生能源被视为可持续能源政策的基础,在国内能源政策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不仅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纲要,还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激励政策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八五”至“十五”时期,从正反两面验证了可持续能源建设的基本思路: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强化能源安全,但其效果受限于节能境况。“十一五”时期,国家继续强化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设,同时扭转了“十五”时期能源消耗势头,节能措施再度得到严格执行,能效工作与可再生能源建设成绩显著。上述经验在新一轮能源战略布局中得到体现。“十二五”规划提出2011年至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不仅延续“十一五”规划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考核,同时增设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两项新要求。。

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到德班工作平台的建立,未来全球2摄氏度温升控制目标凸显了中国碳排放空间的刚性约束。中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矿产储量匮乏,主要工业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随着生活品质及消费水平提升,产品与产能结构升级迫在眉睫。经过“十一五”的低碳发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低碳技术装备制造的国产化率显著提高。但总体来看,低碳技术推广比例仍然较低,多项核心技术尚未掌握。此外,大量成本较低、节能效益较好的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十二五”能耗继续下降的空间变小,节能减碳边际成本将不断上升。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

未来5年仍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继续推进的阶段。为了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绿色发展”主题,继续贯彻能效政策,同时明确可再生能源建设及碳强度下降目标。“十一五”节能减排成绩得益于政策实施的制度优势。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关的产业,开展低碳城市建设。不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和效益不协调,市场、税收手段还未能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节能减碳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未来在加强政策协调性和积极利用市场手段方面有待提高。“十二五”规划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规划”,可持续能源政策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模式,并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可持续 能源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