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收到效益了,再给钱;没效益,不给钱--这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一大优势,为客户规避了风险。
3月,中国石化第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燕山石化炼油一厂制氢装置原料气压缩机装备一套无级气量调节系统节能项目顺利投用。截至4月10日,节能设备及压缩机运行正常,节电效果明显。
该项目是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开展的合同能源管理试点。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中国石化正式启动,是中国石化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石化首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用
3月,中国石化第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燕山石化炼油一厂制氢装置原料气压缩机装备一套无级气量调节系统节能项目顺利投用。
无级气量调节系统是通过智能化的液压调节系统,快速、精准地控制压力和流量。在旁通阀完好的情况下,当系统自动控制在最低负荷(30%)以上时,可以实现旁通阀零开度,从而收到节电效果。使用这一系统可以使压缩机的控制更趋合理,能够实现压缩机的平稳加载、无冲击切换及停机,各项参数更稳定。
此次试点项目的目的在于,充分暴露中国石化内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疏通管理环节,理顺操作程序,为中国石化制定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提供支持,为中国石化全面启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奠定基础。
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
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于2011年10月在中国石化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并于2012年1月通过国家发改委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取得了获得国家财政资金奖励的资格。
国家发改委2月公布了第四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中国石化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入围。
此次全国共有640家单位入选备案名单,入选的节能服务公司于2012年1月1日以后签订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以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并可申请国家财政奖励资金。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外简称EPC,在国内广泛地被称为EMC,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节能机制。
在国内,合同能源管理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成本的一种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机制。
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确立节能目标,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显著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风险小
显而易见,用能单位无需承担节能项目实施的风险,但能获得节能收益以及最终获取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设备,是这一模式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优势。
同时,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能提供比一般技术机构更专业、更系统的节能技术,因此节能效率高,一般在5%~40%。
在享受节能服务期间,用能单位可借助项目获得专业的节能资讯和能源管理经验,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促进内部管理科学化。用能单位节能改造后,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了设备,并提供融资,用能单位借助这些服务,可以改善现金流,把有限的资金投资在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