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根据科学家提出的一项新假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稳步增加可能影响大脑的化学活动,同时也可能与肥胖症流行有关。不过,这一假设仍有待讨论并进行验证。
这一假设认为,吸入额外的二氧化碳导致血液酸性提高,进而影响调节胃口、睡眠和代谢的神经细胞。这种影响可能导致我们摄入更多食物,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体重增加。目前,几项大型研究正在进行当中,验证这一假设。如果研究证实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与上述后果之间存在联系,科学家无疑找到一个新的减排理由,同时也能孕育出新的肥胖症治疗手段。
哥本哈根大学肥胖与营养学系负责人阿纳·阿斯特鲁普表示:“如果研究证实人们摄入的食物量增加与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关,我们无疑找到了一个新的减排理由。这种联系能够解释为何全球人口体重不断增加。我们希望做到的是,不忽视任何可能与肥胖症流行有关的重要因素。我认为我们应该对导致肥胖症流行的新原因持一种开放态度。”
过去几十年时间里,肥胖症患者人数以及与之有关的健康风险迅速提高。所有人都认为造成肥胖的原因非常明显,无非是吃的太多同时运动量太少,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肥胖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美国阿拉巴马州大学肥胖研究中心负责人大卫·埃里森指出,多个基因、代谢途径甚至于内脏细菌都与肥胖有关。为了遏制肥胖症的流行,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大多数举措的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发现,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以及多运动等遏制肥胖的举措并未收到预期效果。
埃里森表示热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差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脂肪数量,但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肥胖。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假设非常值得进行探讨和研究。他说:“我们需要持一种开放态度,不能只将目光聚焦于已知的因素。这一假设可能为我们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一直以来,我们忽视了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这个因素,这可能就是我们一直无法遏制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热量摄入确实与肥胖有关,但同时也存在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和体重。”
2010年,埃里森和同事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8个物种的24个种群的体重在过去50年呈增加趋势,其中包括生活环境受到严格控制并且常年食用相同食物的实验室动物。研究发现刊登在《皇家学会学报B》上。根据一项正在接受严格验证的理论,环境或者食物中破坏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可能与物种体重增加有关。
阿斯特鲁普在最近发表于《营养与糖尿病》杂志上的论文中指出,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数量增加的同时,肥胖症患者人数也逐渐增加。200万年时间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直保持在180ppm至280ppm之间。大约60年前,二氧化碳浓度开始快速增加,已达到近400ppm,2050年可能达到550ppm。测量结果显示,室内二氧化碳数量往往超过室外,而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度过。
研究发现,如果在几周内吸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空气,血液酸性将提高。pH值下降0.1个单位便可让胃口以及与失眠有关的神经细胞增加一倍。一项人体研究发现暴露在二氧化碳浓度7000ppm环境时的pH值下降0.05个单位,是暴露在正常二氧化碳浓度时的17倍。
当前的大气二氧化碳水平是否足以产生重要影响,以及二氧化碳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的特定时期产生何种影响仍是一个未知数。为了了解二氧化碳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共有6名丹麦男子参与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可能产生影响。在呼吸室吸入二氧化碳浓度达到8000ppm的空气7个半小时后,3名参与者摄入的热量超过吸入正常空气时的数量。不过,这一发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仍需进行规模更大的研究加以验证。
如果空气污染是软饮料、快餐食品和其他因素以外的一个新因素,影响我们的饮食行为,我们可以采取减少周围环境或者室内二氧化碳数量的方式遏制肥胖。埃里森表示,了解大脑内与之有关的化学通路有助于孕育出新的肥胖症治疗药物。虽然一些人定会持怀疑态度,但进行这种研究显然是值得的。他说:“这一假设可能是错误的,即使这样,我也不会感到吃惊。但如果证明假设成立,哪怕只有部分成立,也为我们指明了新方向,有助于遏制肥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