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内蒙古再寻路转型不是一年两年就完成

内蒙古再寻路转型不是一年两年就完成

2012-03-19 13:53:18 财经国家周刊

2012 年,能源大省内蒙古将迈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步。

“适度控制煤炭生产总规模,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蒙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成为焦点。

内蒙古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全区原煤产量控制在10亿吨,其中120万吨及以上井工矿、300万吨及以上露天矿产能占总产能的70%。”相比“十一五”期间由2005年的2.6亿吨增至2010年的7.87亿吨,再至2011年的9.79亿吨,未来4年内蒙古的煤炭产量增长速度将放缓。

“转型不是一年两年就完成的,路径依赖一下子改过去,不现实。”内蒙古自治区区委副主委李相合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所以我们努力从政策、实践层面来做,这需要一个过程。”

内蒙古自治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努力,已经体现在具体的经济数据中。在细分的经济指标中,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其中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153.8亿元,首次超过工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7.9%。

投资结构得到初步改善的一个积极信号是,内蒙古能源工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49%下降到2011年的38%,非资源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由47.5%上升到59.2%。

李相合认为,工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50%,意味着内蒙古的工业化程度进入到了一个中等以上的水平,“非资源产业比重占到了将近60%,未来的发展基础也打下了。”

内蒙古的困境在于,经济发展目前处于赶超阶段,还要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改变资源依赖现状,尽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坐拥丰富的煤炭资源,却要选择“限产”,这既是内蒙古自身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在国家节能减排等指标约束下“不得已而为之”。

相对于中国经济的投资拉动,内蒙古对投资的依赖更重一些。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2009年上任伊始就对内蒙的发展模式表示了忧虑。

“要见盛观衰,在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鼎盛期,就要着手谋划和加快非煤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支撑的发展格局,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胡春华说。

胡春华的担心并非没有依据。山西省发改委统计,山西因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煤炭过度开采带来了严重的水资源破坏、地表塌陷、煤矸石堆积、水土流失及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内蒙古如果不及时转型,可能会步山西后尘。

这一点无疑和中央的思路达成了契合。而契合的背后,内蒙古在执行层面有些“苦不堪言”。

就节能减排指标而言,中央并不是根据区域来划分,而是根据经济发展速度来排队。内蒙古被定为三类省份,根据GDP总量、人均GDP、人均财力等一系列数据,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降低16%,最终争取将这一指标降为15%。

即便是15%,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委员会主任韩瑞峰看来,压力也非常大。原因在于“内蒙古是一个提供能源动力的主要区域,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原料、原材料”。

比如发电,内蒙古的电力外送量占其电力产能的43%,煤炭出区交易量占产量的50%以上,煤炭产量一半用于支援国家能源需求。“这些方面的能耗都由内蒙古来承担,是不太合理的。使用能源和电力的区域也应该承担发电过程中能耗方面的指标,不能都给能源的原产地。”韩瑞峰说。

中央约束地方投资的另一道“紧箍”,是严格的产业政策限制。

“所谓的差别化产业政策,在对能源重化工投资的约束方面,全国是一样的。”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投资处处长张斌告诉记者,2012年年初,内蒙古统计新开工投资项目时,自治区发改委要求各盟市,对认为中央批不了的能源重化工项目,就不要往上列了,“结果投资的大项目就没有了。”

地方政府短期内传统产业投资依赖的局面难以改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却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内蒙古在超越阶段就需要转型,双重任务的挑战就会更大。

“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内蒙古的经济刚刚起步,国家又要转型。”李相合说,“投资不可能一两年都停下来,但是我们要逐渐地调。”

在他看来,如果内蒙古从一开始就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方面都有最好的技术手段和资源,那无疑是站在了一个高起点上,对于未来的长远发展,应该是机遇更多一些,“有压力但是更要有动力”。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内蒙古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