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企终于立足北美能源市场

2012-03-14 08:45:20 东方早报

截至3月5日,中国企业今年对北美油气行业的并购额已高达42亿美元,2010年和2011年全年并购额均超过60亿美元,而2005年和2006年为零。

“收购少数股权,扮演被动角色。”被视作中国企业此番得以在北美油气行业卷土重来的关键因素。

综合新华社华盛顿3月12日电 七年前,中国企业还几乎完全被挡在北美能源行业大门之外。七年后,中国能源巨头们已在北美市场砸下逾百亿美元。

美国Dealogic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5日,中国企业今年对北美油气行业的并购额已高达42亿美元,2010年和2011年全年并购额均超过60亿美元,而2005年和2006年为零。

收购以合资方式为主

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史剑道认为,中国企业最主要的优势是资本实力。不过,由于能源属战略敏感性行业,美国一直以来都对这一行业的外国投资有着严格监管,这从中海油2005年收购美国优尼科能源公司失败可见一斑。

“收购少数股权,扮演被动角色”,被视作中国企业此番得以卷土重来的关键因素。史剑道认为,中海油当年失败主要是因为试图全盘收购优尼科,事实证明采用参股方式更容易进入这一敏感行业。近期中资企业的能源并购交易就大多是股权合作。

据《华尔街日报》3月6日报道,2010年以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在美国和加拿大收购少数股权,成立合资企业,交易规模总计约达170亿美元。

侧重页岩油气和油砂

细心者还注意到,中国能源巨头们最新的交易有个特点——侧重页岩油气和油砂。

2012年伊始,中石化与美国德文能源公司签署了25亿美元合同,获得后者在美国三分之一的页岩油气资产权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也于近期宣布收购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持有的加拿大页岩油气资产20%股份。此前,中海油于2010年和2011年购买了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多处页岩油气田股份,正是这一交易标志着中国海外投资热潮的开始。

在油砂资源方面,中石化2010年以46.5亿美元收购美国康菲公司位于加拿大的油砂项目9.03%的股权。中海油去年以2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油砂企业OPTI公司。中石油今年初全资收购了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公司在麦肯河的油砂项目。

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大卫·克罗伊策说,油砂和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能源生产预计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增量的最主要来源。

2000年美国页岩石油日开采量仅20万桶,仅占美国国内原油总开采量的3%,而如今的日开采量已达100万桶。剑桥能源咨询公司预计,到2020年底美国页岩石油日产量将达300万桶。

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总裁丹尼尔·耶金认为,由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渐成规模,世界能源格局重心正在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

页岩气是把双刃剑

促成页岩石油开采逐渐从边缘业务走到舞台中央的是技术进步,尤其是水压破裂和水平钻井技术。这两种技术解决了从页岩中开采油气的技术和成本挑战。分析人士认为,投资美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可满足中国企业学习先进技术的需求。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能源与气候项目高级研究员德博拉·戈登说,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成本较高,但由于如今油价飙涨,因此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必要性已大大增加。

对中国而言,这一必要性尤甚。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去年中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度攀升至56.6%,这一比例首次超过美国。

对中国而言,不仅仅是必要性。3月1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称,经初步评价,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这是中国第一次系统评估页岩气资源。

而据美国能源情报署估计,中国页岩气可采储量约合35.7万亿立方米,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可采储量之和。

不过,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能源与气候项目高级研究员涂建军认为,尽管非常规石油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改善国家能源安全的机会,但中国需要非常谨慎,否则将使自己在国际气候谈判上处于被动地位。

戈登认为,非常规油气田投资至今没有考虑碳排放因素。从长期来看,开发非常规石油资源的成本核算还不全面。

与传统意义上的石油开采相比,目前的页岩油气开发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因此可能造成农业用水紧张,而且还将造成环境污染并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中企 终于立足 北美能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