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保罗-墨菲撰文。
有些经济学家很懂得如何抓住读者的眼球,汇丰(HSBC)的简世勋(Stephen King)便是其中的一位。日前,他在向汇丰客户发布的策略报告中表示,“石油将是下一个希腊。”
这个论断可谓简单明了。在人们对希腊可能无序违约的焦虑减轻之际,油价飙升又对脆弱的经济复苏构成了新的威胁。原油价格已升至每桶125美元,个中危险可想而知:愤怒的英国卡车司机将堵住道路,整个新兴世界因通胀失控而骚乱四起。然而,眼下要准确地预测事态发展——以及可能的后果——存在巨大的困难,甚至可能比预测希腊危机的结局更加棘手。这一点应当有助于我们看清目前真正的不确定性。
首先,关于目前油价为什么持续上涨,这个问题有待讨论。油价今年迄今已上涨约16%。人们很容易就想到了伊朗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次要因素,即欧洲、英国、美国和日本都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正如简世勋所指出的,如果纸币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那么相对于其他价值储存工具(比如石油)而言,纸币就会贬值——尽管某些央行官员坚称量化宽松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之间基本上没有关联。
起作用的还有一些更长期的因素,比如全球经济实力由西方向南方和东方转移。新兴世界的民众,顾名思义,他们不那么富有,相对来说把钱更多花在购买燃料和食品之类的商品上。全球增长格局的转变,预示着石油需求将继续增长。
接下来的问题是,油价能涨到什么样的高位。如果中东地区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动荡,根据过去40年发生的各种战争和石油危机,我们有一定把握对这个问题作出推测。简世勋表示,“想象一下油价涨到每桶150美元、甚至200美元。”一些更容易激动的人预测还会更高。
政治因素引发的油价危机在本质上可以视作暂时性的危机(可以通过政治途径来化解),但简世勋关注的是更长期的供需变化:“虽然我们能回想起以前历次的油价飙升,但现实的趋势却往往被大家忽略。但有一点可以说毫无疑问,自进入21世纪以来,油价一直在稳步上涨。如果当前的全球需求趋势延续下去,到2035年,中国一个国家的石油消耗量就有可能相当于今天全球的石油产量。仅此一点,应该就足以支撑住油价。另一方面,鉴于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了动乱,沙特对待本国国民更加慷慨,所以该国将更加不愿意让油价降得太低:沙特需要油价长久处于高位,以使其财政实力得到扩充。”
投资者应当采取何种对策?简单来说就是“谨慎为妙”。如果油价上涨态势本身是复杂的,那么它对其他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也是复杂的。
例如,油价上涨本身对股市不一定构成利空,因为价格上涨可能至少部分源于经济增长导致的需求增加。还有一个事实是,股票市场中不同板块与原油价格走势的关联性大不相同——原油价格上涨,对石油、天然气和矿业板块构成利好,而对制药、食品和饮料板块构成利空。此外,正如瑞银(UBS)股票策略师马修•吉尔曼(Matthew Gilman)所指出的,重要的是要记住,在富时100指数(FTSE 100)的成份股当中,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占了整整20%。
吉尔曼对富时100指数成份股与油价的关联性进行了筛查。得出的结果可想而知,随着油价涨得更高,这些成份股在最近几周的表现符合预期——力拓(Rio Tinto)和英国石油(BP)等公司的股价上涨,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威廉莫里斯(Wm Morrison)的股价下跌。
把你的现金挪个窝儿如何?简世勋有一个绝妙的说法:“油价高涨的世界,就是挪威克朗当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