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将建立国内领先水平的餐厨废弃物信息化动态管理平台,到2015年,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循环型城市的样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降低16%。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成都首次对循环经济进行专项规划。
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 建四大循环经济发展区
根据《规划》,到2015年,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31%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降低1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0.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1%。
到2015年,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示范园区,与资源环境本底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规划》提出,在空间布局上积极构建城市、工业、农业、生态功能涵养等四大循环经济发展区,培育和建设金堂节能环保产业园等七个循环经济先行示范园区,确定了29个对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
培育“静脉产业” 实施清洁生产强制审核
“静脉产业”是废弃物收集、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产业的形象称谓,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此次出台的《规划》提出成都将培育新型“静脉产业”。
“十二五”期间,成都将推进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到2015年末,中心城区餐饮业废弃物集中收集率达到76%。建立全市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功能完备的餐厨废弃物信息化动态管理平台,实现餐厨废弃物产生源的定位和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理等数据的实时监控、记录和共享。
成都将实施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并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2015年增耕地30万亩 鼓励建90平米以下住宅
“十二五”期间,成都将从城镇建设、工业建设、城市立体空间建设和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四个领域整体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到2015年,完成土地整理30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30万亩。到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95平方米,中心城区城镇建成区面积控制在435平方公里。鼓励建设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合理开发城市立体空间,加强农村宅基地整理示范村建设。
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的建立,推行城乡非居民用水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实施“百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