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转型发展探索低碳经济新途径

2012-02-14 12:48:10 深圳特区报   作者: 刘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国际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当发达国家着力发展低碳技术之际,全球的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都面临着重大调整,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题中之意和必然选择。

从全局角度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建立长效机制,建设“低碳中国”。

结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我国面临能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紧迫,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锁定效应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从全局角度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建立长效机制,建设“低碳中国”。

结合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新的战略必须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才能得以确立和保障,通过法制建设扶持低碳产业和低碳产品,引导市场主体适应低碳化发展。通过公众参与增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积极鼓励和支持、引导公众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建设中来。通过监管体系的构建和低碳环境监测法规体系逐步形成,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低碳监测依法开展,支持企业走低碳经济道路,优化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为中国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结合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产业、财税政策,统筹考虑环境与碳排放的税种税率,制定低碳财税激励政策,如新能源投资、上网激励政策,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政策等,创建低碳市场。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抓住国际碳金融发展契机,发展低碳技术,实现技术升级,规模化应用低碳技术,建立低碳技术投资机制。将企业责任与产品质量信誉相结合引导企业生产经营低碳产品,建立“碳金融市场”,降低碳排放量。[page]

开发最新能源技术,大力发展超导技术,淘汰传统能耗大的设备,支持智能能源系统的发展需要。

化石能源消耗是空气污染的主因,我国大气中70%的CO2(二氧化碳)、90%的SO2(二氧化碳)(二氧化硫)、67%的NOx和50%以上的总悬浮颗粒物来自煤炭,由燃煤引起的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各国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投资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改变以往过度依赖煤炭现象,提高煤利用率,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保障石油安全供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控制石油消费的过快增长;加速发展天然气,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积极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和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方向。开发最新能源技术也是减少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超导技术,淘汰传统能耗大的设备,支持智能能源系统的发展需要。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50年新增能源需求主要由清洁能源满足同时建立起智能电网等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系统。

节能减排是中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就是低碳技术。按照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原则,研究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路线图,逐步建立节能新体制和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发展方式转变和低碳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产业支持,成为我国发展低碳技术的必由之路。低碳技术既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传统领域,也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等众多新领域。

从当前中国国内外低碳技术现状来看我国应发展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把技术研究领域重点放在主要行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生物与工程固碳,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CO2(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上,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题,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国民经济低碳化。

利用区域间碳源和碳汇量的差异,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使生态服务向有偿化转变。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7.1亿吨碳。近年来,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平均每年增加1.9 - 2.6亿吨碳。增加碳汇有森林、耕地以及草地等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可以通过增加碳库贮量、保护现有的碳贮存和碳替代等三种方式来增加碳汇。同时,根据我国碳平衡状况,利用区域间碳源和碳汇量的差异,通过有效的形式,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使生态服务向有偿化转变。

建立起低碳社会生产、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一是推行低碳标识,制定低碳产品的技术标准。二是政府通过低碳产业规划与财政、税收、金融融资支持等手段,引导企业发展低碳技术,实现技术升级。三是开展低碳经济宣传,使各阶层人群在生活中优先选择低碳产品;引导厉行节约,鼓励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和交通资源、少排放污染物、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四是加强低碳教育,将低碳经济知识引入教科书,推广低碳经济理念和模式。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开展项目技术合作、经验交流及能力建设等合作活动。

借鉴国际经验,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经济试点,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引导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平台,建立区域性低碳经济的示范区,是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的有效途径。在城市规划中实行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低碳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生产。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在建筑物的建设中,倡导适宜装修,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日常生活碳排放量。

国外在低碳社区、低碳城市等领域取得了许多先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要参与全世界的碳市场,促进碳交易机制的发展,中国必须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积极探索与其他国家之间合作伙伴关系,开展项目技术合作、经验交流及能力建设等合作活动。通过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使中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同时,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快缩小与先进低碳技术方面差距,增强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转型发展 低碳经济 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