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A股开始走出“休假式治疗”

2012-02-14 11:18:49 投资者报

近期A股市场,走势异乎寻常的顽强。虽然夹杂一些阴线,让人还不很踏实,但总有一根更大的阳线,会突然间降临,以一阳吞两阴乃至三阴的方式,推动着市场走入上升通道。对于A股来说,这种上升形态,真是久违了。

如果仅仅看一些关键经济数据,市场没有道理这般顽强。比如1月份的通胀率和新增贷款规模,都不算乐观。而且,人们期待中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也未能如期而至。

1月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5%,看上去,这似乎不是一个让人舒心的数字,它宣告始自去年7月份的CPI同比增速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结束了(2011年7月份至12月份CPI同比涨幅分别为6.5%、6.2%、6.1%、5.5%%、4.2%、4.1%),CPI增速重新拐头,会不会带来新的货币紧缩手段?如果放在过去,市场一定会这么解读和担忧。

至于1月份8000多亿元的新增贷款规模,也不算多。因为从过去来看,1月份的新增贷款规模通常会突破1万亿元。

但是,市场却在近期涨多跌少,尤其在公布1月份经济数据的当日亦能维持强势,这说明了什么?

在我们看来,虽然眼下的经济数据暂时并未实质好转,但人们的预期正在明显变好。就好比北京立春(2月4日)那一天,虽然仍然刮着大风、颇具寒意,但在人们心目中,无论如何知晓已经立春了,天气一定慢慢向着暖和的方向变化,就算暂时冷一点儿,也不必再添置更多冬装。

回到资本市场,可以发现,一直以来的悲观思维方式,慢慢地正在改变。毫无疑问,如果在2011年,人们看到4.5%的通胀水平,立即会紧张得这样思维:哎呀,物价又升高了,货币政策又该收紧了,赶紧跑路,卖吧卖吧。而现在,人们却不必这样担心了,甚至可以从更积极的角度看待和理解看上去仍然有些偏高的通胀率。

比如4.5%通胀率虽然并不低,但它同时意味着经济下滑的潜在威胁,也没有某些人预想中的那么厉害——早先,曾经有人担忧,由于宏观调控手段过于严厉,中国经济有硬着陆风险,甚至可能不久之后将面临通缩的威胁。

实际上,1月份4.5%的通胀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应在意料之中。1月份正值春节期间,农副产品季节性涨价因素明显(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高达10%),从而导致CPI走高。如果扣除这些特殊原因,1月份的通胀率就没有那么高了。况且,由于1月份的数值偏高,当大家看到2月份CPI同比涨幅明显回落时,市场反而多了一个好消息。

同样一个经济数据,心态不同,理解的角度就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在我们看来,市场近期的强势,主要的原因是大家的投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然,人们从相对积极的角度看待经济数据,并不是建立在凭空想象的基础上。市场之所以有了底气,主要来自于对央行继续采取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的担忧已经大为减缓,越来越多人相信,如果不出现意外,调控不会再向着更紧的方向变化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可能已不存在。往上走的路堵死了,向下走的大门就打开了。如今,对于宏观调控方面的举措,市场能够听到的最坏消息就是:暂时还没有调低存准率,暂时还没有降息。

资本市场最怕不确定性,既然对最坏的消息有了预期,有了心理准备,市场自然会变得顽强起来。

事实上,近一时期,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中,也表现出趋于宽松的思路,这已经与2011年的情形明显不同。

还有两个因素对近期市场的走强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是欧债危机的风险有所减弱,欧美股市走好,带动港股和新兴市场走势上扬,说实在的,在内外环境都改善的情况下,A股再不涨,连自己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其次是市场的上升形态,会吸引技术派人士加入投资行列。我们不是技术派,但我们知道,注定会有许多技术派投资人,喜欢右侧交易方式,他们会因为市场走好了而不断入市。

至于未来走势,我们并不简单地认同大牛市已经启动的观点,市场走势还会一波三折,但我们认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说到近期走势,我们判断,市场会有一个月左右的周期较为活跃和富有弹性,一来密集公布经济数据的敏感时间窗口,要到一个月之后再开启了;二来距离“两会”开幕、讨论和最终定调,也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未来一个月,恰好处于政策出台的相对真空期,在此期间,主导市场涨跌的,更多是技术上的因素。

无疑,从市场形态和多数技术指标看,目前对于多方是比较友好的。也就是说,如果市场出现震荡调整,更多地应该看作是逢低介入的时机,而不该匆忙地落荒而逃。

最近,围绕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产生了“休假式治疗”一说,套用这一幽默的说法,如果说去年A股正在接受这一治疗,那么,如今可以说A股已经走出“休假式治疗”期,它要试图开始工作了。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S股 走出 休假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