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国家发改委宣布北京、天津、上海等七省市获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后,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正在加紧方案制定,其中北京试点方案已经上交发改委。业内分析认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将优先纳入试点。
碳交易开始在中国“动真格”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全国7个省份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后,各地开始行动,加紧制定方案。
北京环交所总裁助理毕建忠透露,北京试点方案已经上交发改委,不过细节目前还不太清楚,他猜测,排放比较大、易于操作的行业,可能首先被纳入交易试点的范畴。
毕建忠:北京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排放比较大的、易于操作的行业,就可能首先被纳入谈交易试点的范畴。目前工业排放和建筑都是属于比较大的排放源,所以这些非常有可能纳入进来。另外,比如说工业,也是要求一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才能纳入进来。每家企业定一个总量,减少排放有几种办法:停产、技术进步、节能,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市场化机制——碳交易这种方式。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林健也认为,电力等高能耗行业可能将纳入上海试点,避免直接涉及日用品等民生行业。指标分配考虑历史排放量,同时给新增企业预留空间。目前上海的试点方案还处于与相关区县、委办局的协调过程中。
林健:上海对于历史排放量数据的摸索正在进行当中,目前也是积累一些数据、经验、方案,就国家层面来说也正在摸索过程中。
另据记者了解,试点城市深圳、重庆正在筹建交易平台,也打算采取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配的碳交易试点模式。毕建忠的看法是,从全国来看,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将优先纳入试点。
毕建忠:电力、钢铁、水泥、化工、有色这些都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从全国的角度来说,这些行业应该是被纳入试点的。
林健则表示,随着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在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内部,将因为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出现优胜劣汰,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林健:国家本来就有一个政策,希望向大水泥的方向走,不要走散而小的发展路线,因为它的单位能耗、污染指数都会非常高。他会在同一个行业中产生,由于不同的减排成本导致的不同的产品成本。希望通过这个机制的诱导,使他们产生竞争能力的差异。
市场猜测,试点总体的原则可能是进行排放总量控制,将指标分配到各个省市,由省市分配到行业,最终分配到企业执行,因此具有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