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冬季用煤高峰时期,但是煤市冬季行情并未如约而至,11月份以来,沿海动力煤价格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11月30日,环渤海23兆焦/千克动力煤平均价格为847元/吨,与10月26日的年内高点相比,每吨下跌6元,跌幅为0.7%。11月30日,北煤南运主枢纽港秦皇岛港24.2兆焦/千克、23兆焦/千克、20.9兆焦/千克以及18.8兆焦/千克动力煤最低平仓价分别为895元/吨、840元/吨、735元/吨和635元/吨,与10月末相比,每吨分别下降5元、10元、10元和15元,降幅分别为0.56%、1.18%、1.34%和2.31%。
煤价回调态势已经由沿海港口价扩大到主产地,11月下旬,主产地山西大同、朔州等地动力煤坑口价出现了每吨10元至15元不等的回调。
就目前来看,促使煤价下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第一,经济增长继续放缓,煤炭需求增长受到抑制。由于经济增速放缓,10月份,钢铁、有色金属、焦炭、陶瓷等高耗能产品产量环比均出现了显著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粗钢、十种有色金属、焦炭和卫生陶瓷产量分别为5467万吨、290万吨、3574万吨和1516万件,较9月份分别下降3.6%、3.3%、3.6%和27.4%。另外,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减少,在水电出力继续受阻的情况下,10月份火电发电量环比减少156亿千瓦时,下降了5.0%,同比增幅由9月份的19.5%降至14.6%,创今年6月份以来同比最小增幅。
第二,主产区原煤产量快速增长,煤炭供应较为充足。今年1月至10月,内蒙古、山西、陕西分别完成原煤产量81385万吨、70978万吨和33365万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7909万吨、11757万吨和4233万吨,增幅分别为28.21%、19.85%和14.53%。其中,10月份三地分别完成原煤产量9431万吨、7564万吨和3498万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849万吨、806万吨和267万吨,增幅分别为24.93%、11.93%和8.27%。
第三,煤炭进口高位运行,连续同比大幅增长,进一步补充了华东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供应。海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至10月,我国月度煤炭进口量始终高居1500万吨以上,同比增幅始终保持在25%以上。下半年煤炭进口量持续大幅增长,很好地补充了华东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市场供应,对抑制煤价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重点电厂和主要港口煤炭库存水平不断回升,市场煤炭采购热情下降。截止到11月20日,全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总计为8015万吨,与10月末相比,增加527万吨,增长7.0%,平均可用天数仍为21天,处于近年同期较高水平。另据秦皇岛港数据,截止到12月6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为737万吨,较11月初增加163万吨,增长28.5%。
第五,国际煤价连续回调,进一步加大了国内煤价的回调压力。环球煤炭平台数据显示,9月中旬至今,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已经连续11周小幅回调,每吨累计下跌13.03美元,累计回调幅度达10.48%。在国内煤价本已存在回调压力的情况下,国际煤价连续走弱无疑对国内煤价回调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正是受以上几方面因素影响,虽然目前正处于冬季用煤用电高峰期,但用煤企业市场煤采购积极性并不高,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最终促使煤价出现“旺季回调”局面。9月下旬以来,沿海煤炭综合运价指数已经连续9周回调,沿海各航线煤炭运价均创一年多以来新低,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呈现了沿海煤炭市场需求不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