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表示,通货膨胀的根源是货币超发,治理通胀的政策应坚决而稳妥地收缩货币、增加生产。
人民日报周二援引周其仁并称,高价背後总有钱多的影子,若仅仅大力打压高价,抑制通胀就难以期望好效果。
“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分出诸如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等类别,不但逻辑上讲不通,还可能分散治理通胀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周其仁称。
他分析认为,市场上冒出的高价,一般是需求集中,但商品与服务的供给却存在严重障碍。
例如,中国无论公益用地还是商业经营用地,一律通过政府征地,指标不够,“惟有把地价活活憋高”。
6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6.4%,创36个月新高;为对抗高通胀,中国央行今年以来已三次升息,以及六次调升存款准备金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称,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昭示着中国下半年将把“控物价”与“稳经济”放在并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