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核电
  • 鲍云樵:反思中国核电前途 莫让核电“老虎”出笼

鲍云樵:反思中国核电前途 莫让核电“老虎”出笼

2011-04-15 12:48:47 能源评论   作者: 鲍云樵  

鲍云樵:核电技术专家,曾任中国核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原核电领导小组办公室核电专家组组长、研究员。

中国核电应该加强行业准入、运行和应急管理等全流程安全监管机制建设,但发展核电的大方向不应改变。

“老虎”到不了中国

由于日本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以及海啸,引发了一系列次生灾害,核泄漏是其中很重要的特殊事故。

发生事故的客观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机组是1971年投产的沸水堆机型,设计寿命是40年,已接近报废年限;第二个原因是,这次地震震级是9.0级,已高于当时设计的抗震标准,遇到了承受能力以外的情况。

从技术原理来看,核电站最怕的是反应堆堆芯断水,进而导致烧开锅、核燃料暴露出来、安全壳内的温度升至上千度,最后由于压力太大发生机械爆炸。这次事故主要是汽轮发电机系统氢泄漏,与氧气接触发生爆炸,也是由于沸水堆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陷造成的。因此,早期论证我国到底走什么路线时,我们坚持一定要走压水堆道路,不能走沸水堆道路。

对于此次核泄漏,我的观点是,不会再继续扩大甚至产生灾难性事故,日本方面基于对于周围影响考虑,设置了50公里的安全范围是正确的。但目前中国的很多地方,如果像日本那样防卫,我认为是小题大做、防卫过当,会弄得人心慌慌,就有问题了。

我们既要认识核电站是“老虎”的一面,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安全性。实际上,核电站就像一只被关起来的“老虎”,只有出来了才会咬人,到那时候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自我保护措施?政府应该印发这方面的知识手册向公众宣传,以防患于未然。普通老百姓更不能听信谣言,应当正确认识问题,不要过于恐慌,要相信以目前情况看,“老虎”还到不了中国,安全范围绝不会从50公里变成100公里,然后变成500公里,最后扩大到中国来。

事故方应做最坏打算

无论是曾经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三哩岛事故,还是今天的福岛核电事故,人为因素都难脱干系。

遇到核事故后,切记不要抱侥幸心理,一定要按照最坏的结果做应对计划。最重要的就是事前预防,力争前面关口不发生问题。

这次日本核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在开始的时候处置并不恰当。福岛核电站方面试图尽可能保留企业资产,一直强调如果注海水反应堆可能报废,没有往最坏处打算。虽然日本也有安全审批制度、核电站报审制度以及应急系统,并明确规定出现核事故时国家要出台政策,但在当时状态下,政府难以进行有效监管,也没有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人员疏散工作也是犹豫不决,一开始是先后撤5公里、再疏散10公里,一点一点往后退,最后退到没有退路的地方,已经不可收拾了。应该一开始就把50公里范围内的人员撤离,毕竟,呆在这个范围内多多少少会受一些辐射,特别是碘131,无形之中会通过鼻子吸收,集中在甲状腺里。

反思中国核电前途

福岛核泄漏事故后,世界上反对核电的声音越来越高,德国、瑞典、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都已经声明核电计划要谨慎,一些国家也在跟进,因此总体来说核电的发展步伐肯定会减缓,这无疑会给全球核电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对中国而言,此前核电发展也在持续升温,主要是因为核电可以大规模取代高碳的化石能源,而且中国经济重心偏东南,能源资源偏西北,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形成中国能源消费的独特状态,通过发展水电、核电来改变这种能源资源与经济中心错位分布的格局,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以后,人们不禁要问,这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我的看法是,因为中国的能源方针是发展低碳替代能源,发展核电就是利用干净清洁的能源,这个趋势势在必行,是不可动摇的。因此,从长期来说,中国核电安全审查的力度会不断加强,但总的政策趋势不会改变。

有意思的是,中国与日本基本是1965年同时起步发展核电的。我当时在原子能研究所参加了中国第一个核电发展规划研究,当时我们曾经论证过十种类型反应堆电站,包括压水反应堆、重水反应堆、沸水反应堆、气冷反应堆、熔盐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堆、空间堆等等。40多年后,日本核电装机已经占本国总电源装机容量的35%,反观中国,尽管近年来我们的发展步伐很快,但在全世界核电装机容量中,中国仍然排最后一名。

“傻瓜堆”有前途

从核电产业发展历史来看,我认为人类会从灾难中找到一些应对事故、克服挫折的办法,会变得更加聪明起来,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从安全角度考虑,避免事故最好的方案是靠核电站自身具备防范核事故发生的能力。用专业术语表达,就是要设计一种非能动安全的核电站,这样的核反应堆被称为“傻瓜堆”,比如我们目前开发的第三代反应堆AP1000。这个堆型的安全理念不同于以前,以前的思路是什么呢?因为“老虎”很可怕,就找个笼子罩住;一个笼子不够,再罩一个笼子;还不够,再罩一个笼子。这样下去,企业就无法承受成本压力。“傻瓜堆”的原则是用减法,而不是加法,从源头而不是从末端解决安全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应堆的物理特性,在堆内温度升高时,让堆芯的核裂变反应自动减慢下来,堆内的温度也会自动地降下来。另外,这种新型核反应堆还具备自然循环冷却特性,意味着即使核电站主冷却泵因断电停转,堆内部也可依靠冷却水自然循环而将堆芯热量带走。所以说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很安全的。

有人说第三代核电站现在全世界还没有建成,中国也是第一次建设,会不会有风险?我的看法是,第三代核电站不是凭空想象和设计出来的,其所有数据都是在二代加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并且是用减法而不是加法设计的,安全性可以保证。

从知识产权角度讲,AP1000是美国开发出来的技术,我们购买专利、合作生产,并建设全世界第一个商用核电项目三门核电站,当然要冒一些风险。但是我们只要加倍小心,是可以做到万无一失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实现设备生产的国产化,将来还可以占领世界科研制高点。现在日本核电站出现问题,我们更应该加快自主开发速度。

安全警钟长鸣

我曾经讲过一句话,中国核电不是经济性问题,也不是技术性问题,而是安全性问题,如果发生一次类似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事故,中国核电发展就要推迟几十年。

中国的核电行业也要吸取日本此次事故的经验教训,重新审视行业准入条件、设计标准、事故防范标准、建设施工标准,检查工作中尚存疏漏及不完善的地方,以保证核电行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不能认为这是日本的事,自己懵懵懂懂、麻痹大意、过分自信。

现在全国各地对核电站建设的热情很高,从沿海到内陆,到处都要建设核电项目,我们不能打击这种积极性,但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应忽视核电站内在的规律。当前中国的问题就在于,虽然我们也有安全审批制度、行业标准与规范,但是地方官员对核电的复杂性、特殊性的认识仍然不足。我曾经问过地方政府官员,对于核电站的特殊性和问题是否有过研究?他们的回答是,我们觉得很好,核电站的设计、施工、运行都由专业的核电企业负责,我们提供地皮、资金,入股就可以了。我的回答是,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发展核电最重要的就是转变认为有钱有地皮就可以建核电站的思想观念,要始终坚持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必须注意生产线的专属性、安全性和精度要求,并自始至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千万不能与民用产品的生产要求等同起来。

(英大传媒集团《能源评论》杂志供稿)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鲍云樵 反思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