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垃圾处理应融入循环经济

2011-03-24 12:37:51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史春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垃圾处理问题引起了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热议。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要推进垃圾资源化,将垃圾循环利用培育成新型朝阳产业。

垃圾正在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关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产生城市生活垃圾12亿吨。中国每年产生的垃圾近10亿吨,且增长迅速。统计表明,全国垃圾积累量超过60亿吨,侵占了300多万亩土地。目前,在我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2/3的城市被垃圾围城。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并且是一种可贵的战略资源。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垃圾如果能变成资源被重新利用,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来说意义重大。

笔者认为,要推进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更新观念,把垃圾处理作为循环经济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废物”为特征不同,循环经济呈现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特征。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垃圾不再是废物,而是一种再生资源。

第二,源头控制,做好垃圾减量化工作。把避免或减少垃圾的产生放在优先位置,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实行减量化。如在工作中,纸张要双面打印;生活中,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等物品。在城区或社区设置废品回收站,方便居民将纸张、塑料袋、塑料瓶、废铁烂铜等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直接、方便地卖给他们,而不是进入垃圾筒。其实,垃圾的减量化过程就是资源化过程。

要把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哥本哈根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生活垃圾中65%可通过精确分类回收利用;27%可用于燃烧发电;剩下的8%是不能燃烧的金属、有毒塑料等,才用来填埋处置。实践表明,垃圾分类单靠居民自觉或立法处罚很难操作。垃圾分类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实行人工分类。将纸张、塑料袋、塑料瓶、废铁烂铜等可回收的资源与其他不可回收的垃圾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分类箱。二是依靠先进的垃圾分选技术将垃圾分类。目前,垃圾分选技术已是成熟的技术,采用此技术可以把垃圾中的塑料袋等按不同材质进行准确分拣。

第三,将分类后的垃圾进行再利用,做到垃圾资源化。垃圾中的许多物品可以直接回收再利用,进行资源化处理。如上海世博会就充分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低碳环保理念,1000多张造型时尚、简洁实用的广场座椅,是用废弃的牛奶饮料盒加工而成。世博园内六成以上路面所用的混凝土和砖,都是由建筑垃圾、钢渣制成,不仅造价低廉,而且节省了资源,提高了路基承载能力。再如,厨房垃圾较难处理,可以回收其中的热值进行能源化利用;将易腐烂的有机质通过发酵使其产生沼气,固态颗粒可以变成有机肥。

第四,将经过减量、回用等方式处理后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经过减量、再利用、回收等方式处理后,还剩下一部分垃圾,可以送到垃圾填埋场填埋。经过焚烧的垃圾体积将减少到原来的1/10,这样填埋占用的土地就很少。

将垃圾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推进垃圾资源化,把垃圾的循环利用培育成新型朝阳产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垃圾填埋或垃圾焚烧的方法,但是存在不少弊病,如垃圾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产生臭味,渗滤液可能污染地下水等;垃圾焚烧可能因技术、管理等问题而带来污染隐患等。因此,笔者建议如下:

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对于垃圾的处置和利用,德国等发达国家已有较完备的立法。2009年1月1日,我国实施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了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是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必要措施。但此法仅对循环经济的主要环节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没有细化明确如何遵守、如何追究责任等问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城乡实际情况,抓紧完善相应的立法工作。

建立固体废弃物循环生态园区。垃圾处理方式除了填埋和焚烧外,还有其他方法。如目前北京市正规划在城市的东南西北各建立一个“固体废弃物循环生态园区”,满足今后50年垃圾处理发展的需求。这个生态园区能对可再生垃圾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半成品原料,无需再进行填埋或焚烧。根据规划,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的面积将在6平方公里以上,预计处理规模将达到7000吨/日以上。

采用经济手段,促进垃圾的资源化和有效处置。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经济政策或者奖励措施,用经济手段促进垃圾的资源化和有效处置。如学习国外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做法,试行按垃圾重量、类别等收费。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垃圾处理 应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