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11年"一号文件"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一流宜居城市的意见》近日正式下发,这是太原市首次将环保作为"一号文件"的议题。有关人士认为,这标志着生态问题突出的太原,将环保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彰显太原根治污染,建设一流宜居城市,还市民以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强烈决心。
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太原市这份"一号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太原市当前生态污染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破解污染痼疾的根本性举措等内容。
太原市曾经是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心城市,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结构偏重以及缺乏有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生态问题突出。
"十一五"以来,太原加大治理污染力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势头基本得到了遏制。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指标显著下降,"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污染指数下降22.26%,二级天数从曾经的45天达到了304天……
尽管如此,太原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如太化、煤气化等一批重污染企业的搬迁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西山地区仍然分布着洗煤、建材等重污染企业300余家;冬季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太原市区范围内仍然分布着436个城中村、农村,共有土小锅(火)炉14.5万余台,每年冬季原煤散烧近180万吨,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达到5万吨以上,分别占到冬季市区排放总量的60%以上,直接导致采暖期环境质量急剧下降。
此外,太原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每天有近30万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汾河,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也导致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止步不前;建筑工地渣土拉运和土方作业中的扬尘污染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土堆渣堆"围城"现象严重……
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针对上述状况,太原市在新出台的"一号文件"中提出,将"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推进太原重点污染源西山地区的综合整治。在搬迁一批重点污染企业、落后产能企业的同时,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业等新兴产业,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是发展集中供热,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是破解太原市冬季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性举措。《意见》提出,年内太原市区集中供热率要达到80%以上,力争实现"一年见成效,两到三年全覆盖"的目标。与此同时,年内将对25个城中村实施整体拆迁改造,拆除土小锅炉,减少冬季燃煤污染。
三是建设"气化太原"。"气化太原"是改善太原大气质量的重要手段。《意见》提出,太原市将整体推进煤制天然气、过境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的"四气合一", 逐步实现市区居民用气、工业园区、重点工业用户用气全覆盖,年内城市气化率达到95.8%。
四是建设"净化太原"。实施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严格煤炭、焦炭等"两高一资"产业准入门槛;主城区不再布局材料、煤电、煤化工等有污染的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低碳、环保型产业;推进城乡清洁工程, 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道路扬尘污染和重点区域扬尘污染。
五是建设"绿化太原"。《意见》提出,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建设各类植物园、公园、小游园,今年绿化覆盖率达到37.8%、绿地率达到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09平方米。
"一号文件"彰显"治污决心"
有关人士认为,太原市就环保发出"一号文件",表明太原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强烈决心。
太原市环保局局长陈继光表示,就环保下发"一号文件",这在太原历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太原市对待环境污染开始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体现了一个老工业城市从唯GDP论、单纯注重城市经济功能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转变。
山西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李景平说,太原曾经被外媒评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后来通过努力摘掉了"黑帽子",但近年又成为了山西省倒数第一,其中原因值得深思。此次太原市以"一号文件"的形式高度强调生态建设,在全国也不多见,这表明了太原把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来抓。
山西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孟紫强说,太原污染严重,冬季大气污染尤其突出,近几年冬天年年搞突击整治,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治标不治本"。此次"一号文件"不仅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还有具体的措施办法,且找到了病灶,开出了良方,值得肯定。但关键还在于落实,各部门应打破部门利益,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整体推进。"2010年太原没有兑现集中供热扩网1500万平米的承诺,希望这次能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