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核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核集团)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实现了多点突破,而以2011年为始的“十二五”,中核集团的愿景目标更加明确。
“十一五” 收获成果
“十一五”收官之年,中核集团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主营收入420多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60多亿元,同比增长14%;资产总额达到2200亿元。
记者了解到,2010年中核集团提出产业发展的“2+6”格局,搭建了核电、核燃料等主业发展平台并设立专业化公司,成立了中核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核电运行公司、中核核电技术服务公司、中核地质勘查有限公司,组建了核燃料事业部。
在科技研发方面,中核集团的投入占主营收入的3%,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中国先进研究堆及实验快堆实现首次临界,我国四代核电技术获重大突破;CP1000通过专家评审,我国目前唯一具备出口条件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安全性、成熟性、经济性和先进性得到认可;ACP100、ACP600专项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工程成功完成热调试;在内蒙古发现超大型铀矿床,北方砂岩型铀矿列入我国新的十大资源基地;压水堆元件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等。此外,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47项,国家级企业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
另外,中核集团的产业能力获得多点突破:在役8台机组全年发电量411亿千瓦时;秦山二期3号机组提前投运,福清3、4号和海南1、2号共4台机组获得核准,其中3台机组已开工;田湾3、4号和徐大堡1、2号共4台机组获得“路条”。
在海外项目和新能源领域,中核集团取得新进展:尼日尔阿泽里克铀矿项目成功生产出第一桶产品;成立中核甘肃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首期风电项目实现发电;开发小型多用途反应堆民用市场,开展前期工作;核技术应用产品开发取得新成绩。国产钴60批量出堆,打破了国外对钴60放射源的长期垄断;放射性物质检查系统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国产化气体超声流量计填补国内空白,产业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二五”质的飞跃
记者近日从中核集团获悉,对于“十二五”,中核集团将着眼于“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愿景,实现其“五个一”工程目标,即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利润超过100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核科技创新取得10大突破性进展,打造10个以上海外科工贸平台。
相关资料显示,到“十二五”末,中核集团控股核电运行将达到1600万千瓦,在建2000万千瓦,厂址储备与核能发展相匹配。同时,其将加快掌握三代核电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CP系列品牌,引领国内四代核电技术研究。
另外,中核集团表示,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燃料加工产业,并实现核燃料元件自主化。同时,核技术应用及非核产业健康发展,同位素医药业务市场占有率、辐射加工服务业务市场占有率、核反恐与安检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均大幅提高,风电规模达到100万千瓦。
而对“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中核集团将目标定位在七个方面,其中包括核电站建设运行、铀矿开采及核燃料生产、核技术应用、重点科技专项及结构调整等。
据悉,未来一年,中核集团将在确保所有投运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完成年发电任务、建立核电生产业绩管理指标体系、提高核电运营水平的同时,加快落实项目核准,积极做好新厂址的开发工作。而且,将推进ACP100、ACP600、核聚变等一批重点科技专项;推进核燃料生产建设、推动AP1000元件生产线、后处理中试厂等一批重大工程顺利进展。
在铀资源方面,中核集团将加大铀矿大基地建设力度,加快专业化采冶队伍建设,加强铀矿采冶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改造升级,创新项目专业化管理和生产运营模式,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同时,将积极“走出去”,继续推进海外铀资源开发,加强国际铀资源贸易等工作。
在核技术研发应用领域,国产钴60示范项目将实现竣工、小堆技术也将加快实施产业化。另外,中核集团将推进核环保工程产业发展、推进医用小回旋加速器等新产品开发并积极发展风电等新能源产业。
对于专业化运营和上市,中核集团表示,将确保一批专业化公司组建并顺利运行,积极实施双资推进,加快主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