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风机制造商擂响IPO“战鼓” 华锐风电敲定发行价

2011-01-10 09:37:42 新闻晚报   作者: 劳佳迪 任萍  

100亿元!随着5日最终发行价的敲定,江苏人韩俊良的账面财富一夜暴增了100倍。而2个多月前,因为证监会意外的一纸“搁浅令”,韩俊良还为一手拉扯大的华锐风电能否成功募资捏了一把汗。

确实不能再等了。不仅“老对头”金风科技,连“第二梯队”的明阳风电,甚至名不经传的天顺风能,此前都上演了IPO大戏。尽管顶着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辉煌头衔,风电设备制造业的惨烈竞争还是让华锐充满了危机感。
而每一次的美梦终圆,句点当然不是几位财富新贵的横空出世。在产能过剩质疑不断、技术内涵争议连连的背景下,发问频繁圈钱的风机产业究竟何去何从,才是狂欢过后的清醒。

战略还是钱袋?

或许是以“史上最高价”登陆A股的光环太过耀眼,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业内对于华锐选择境内资本市场的动机存在争议。 “为什么不像其它新能源那样选纽交所、港交所?是不是因为这些成熟市场对新能源的追捧度更低、炒不出天价? ”面对记者的询问,与华锐同属“第一梯队”的某设备商亮出问号。

这样的忧虑似乎不无道理。虽然华锐雄踞国内风机行业市场占有率的“首席交椅”,日前韩俊良也曾高调宣布国际化战略。根据他的说法,“十二五”末公司销售额的30%要来自海外。既然急需开拓市场,为何不落地美国、直接打开当地认知度?

更令人困惑的是,“八仙过海”已成为诸多企业的战略决策:明阳风电上市之初便构建了以北美、东南亚、欧洲为中心的海外框架;金风科技已在德国“诞下一子”,加速海外渗透;湘电风能则将并购触角伸向了荷兰公司。

而在纽约、香港、上海分别IPO的企业前车之鉴又再度蒙上迷雾。据记者了解,尽管掌门人连续亲自接待了数百位投资者,明阳风电赴美上市首日还是遭遇了破发,市值至今已跌去三成有余;而“A+H”模式的金风科技在A股一路飘红,在港股却表现平平;同样在国内融资的湘电风能与东方电气也受到投资者“礼遇”。

加法而非减法

不过,面对这样的质疑,华锐风电一位负责人士对记者解释称,开辟海外市场永远只是与国内成绩的叠加,而不可能是谁之于谁的取代。 “未来华锐确实会用更多精力构筑海外市场,但这不并意味着市场重心的完全转移,”他对记者表示,对于整个风机行业,海外市场都相对是弱势板块,“选择A股上市,更多是考虑到企业与市场目前的磨合度。 ”

而《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似乎也成为佐证。据悉,整个09年中国仅有四家企业向四个国家出口20台风机,共计2.875万千瓦。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苏思樵介绍,这些风机仍在测试之中。

仍是试水阶段的出海之旅最后将是盆赢钵满还是触礁收场?答案揭晓以前,华锐确实没必要赌上全部筹码。 “当前中国风机的出口量非常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还只是试探。而制造商大多刚完成先前引进技术的消化,自身的技术储备恐怕不能满足国外客户的苛刻要求。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如是说。

据悉,国内许多风机企业缺乏风机设备认证的观念,而取得国际权威机构的风机设备认证是国外客户接受中国风机设备的先决条件。此外,贸易壁垒和技术薄弱也让风机出口的前景仍然暧昧。

寡头“秒杀”时代

但不管是上市地的选择,还是募资金额的多少,风机行业的IPO厮杀已图穷匕见是不争的事实。由于风电企业本身存在快速扩张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担心,一旦站上资本平台,是否会导致行业面临更残酷的寡头鼎立格局。

“市场经济环境下,行业内有寡头是很正常的,优势资源向寡头倾斜也是正常的,风机行业从规模和盈利上都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所以需要资本平台来发挥杠杆效应。 ”一家整机制造商市场部人士对记者分析,风机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出现或者加剧寡头格局并不代表良性竞争的终结。

李胜茂则认为,新能源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风电又站在发展较成熟的高位上,有了投资者的青睐才有当下争相IPO的局面,“目前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增速放缓的迹象已经显现,风电行业进入整合期后,必将有一大批中小型企业会被挤出。 ”不过,也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面对不断涌入的资本,企业如何战略布局至关重要,“如果忙于扩充产能、抢占市场,大量依赖购买国外二三流风机设计图纸,那对整个行业发展是巨大隐患,自主研发必须是资金到位后的重要方向。”据悉,目前国内80余家风电整机生产商中仅有华锐、金风、东汽、浙江运达、湘电风能、国电联合动力、广东明阳7家企业基本具备了兆瓦级风电机组设计能力和制造的关键技术。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风机 制造商 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