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2010年环保大盘点:冰火两重天?

2011-01-05 09:20:30 中国环境报

天灾还是人祸?

自然灾害研究人员认为,仅仅把2010年视为又一个天气恶劣的年份是个错误,天灾往往因人祸而加剧。

大火“烤”验俄罗斯,“红”流肆虐匈牙利,地震火山频发,热浪侵袭全球……2010年,灾难的脚步,似乎没有停止过。

在俄罗斯,森林大火使得西伯利亚都受到影响。高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可能使俄罗斯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减少。

在匈牙利,西南部一座铝工厂的有毒废水从贮存水塘决堤外泄,红色的毒水流入河流和村庄,造成多人死伤,并威胁到了多瑙河沿岸多国。

在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给墨西哥湾造成了巨大灾难。浮油污染对沿岸经济、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漏洞”则远非金钱所能弥补。

2010年12月,世界气象组织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了2010年全球气候状况,称2010年很有可能是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10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另外两个最热年份——1998年和2005年。

除此以外,美媒体称,2010年的地震、热浪、洪水、火山爆发、超级台风、暴风雪、泥石流和干旱造成至少25万人丧生,是10多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瑞士再保险公司11月估计,今年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约为2220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公司还估计海地地震致死约22.2万人,并据此估计全球今年共有近26万人在灾难中丧生。

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署长克雷格·富盖特说:“自然灾害就好像是一个接一个,一拨接一拨。”

频频发生的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自然灾害研究人员认为,仅仅把2010年视为又一个天气恶劣的年份是个错误,天灾往往因人祸而加剧。

以俄罗斯森林大火为例,据当地专家和媒体分析,此次发生大范围森林火灾的原因较之以往复杂得多,高温干旱是原因之一。正是今年入夏以来连续不断的高温干旱天气点燃了暗火,火苗快速达到林边的村庄和穿过森林的公路两旁。

而充斥着2010年的过多极端天气又是人类导致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迹象。

2010年,俄罗斯温度一度逼近40oC,创造了该国历史上的最高纪录。而据气候学家估算,假如地球没有变暖,这样的热浪每10万年才会出现一次。

因此,不少自然灾害问题专家指出,虽然很多自然灾难都有其偶然性,但正是人类的双手造就了死亡人数如此众多、损失如此惨重、情况如此极端的一年。

瑞士再保险有限公司负责灾难险的副总裁安德烈亚斯·施拉夫特更肯定了这一说法。他认为,地震和火山爆发等来自地球的灾难“并没有多大变化”,“所有变化都是人为的”。

从目标到行动还有多远?

取得的成果要归功于参会者的努力工作、各方的妥协意愿和对我们星球未来的关注。这些卓有成效的努力,将推动我们建立起与世界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万物携手步入未来的目标。

灾难考验着人类,人类也在考验中学着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2010年,9种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禁用,全球禁汞限汞进入实质性阶段,欧盟未来10年新能源发展战略出台,亚马逊森林砍伐率降低目标提前完成……这些行动显示了人类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决心。

除此以外,2010年对可持续发展意义最为重大的成果来自两次国际盛会——在墨西哥举行的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名古屋生物多样性大会)。

历经近两周的谈判和最后一天的数次延期,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不负众望,达成了多方期待的“一揽子方案”——《坎昆协议》。这一折中、平衡与灵活的“均衡成果”被认为是在重建未来气候谈判的信心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相比之下,名古屋生物多样性大会取得的成果更为突出。

名古屋生物多样性大会共取得了3项引人关注的成果,包括:一份新协议——《名古屋议定书》,这是各方关于遗传资源的使用和惠益分享达成的国际协议;一个新的10年计划——“爱知目标”(大会在日本名古屋爱知县举办),将用来引导国际和国内力量采取行动,达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保护目标,以拯救生物多样性;一个资源调动战略,以便于大幅度提高官方援助水平,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历史会记得,正是在这里,一个万物和谐相处的新纪元诞生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艾哈迈德·朱格拉夫说。大会主席、日本环境大臣松本龙认为:“大会能够取得这些成果,要归功于参会者的努力工作、各方的妥协意愿和对我们星球未来的关注。这些卓有成效的努力,将推动我们建立起与世界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万物携手步入未来的目标。”

《京都议定书》如何延续?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如何延续下去?2011年,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关头。而明年在南非德班举办的气候变化大会所面临的,无疑是一副重担。

2011,到了决定《京都议定书》命运的关键时刻。

2012年年底,第一承诺期到期,解决第二承诺期的问题日益紧迫的摆在了人们面前。

尽管坎昆气候变化大会最终达成了协议。关于第二承诺期,各方同意《京都议定书》工作小组应“尽早”完成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工作,以“确保在第一承诺期和第二承诺期之间不出现空当”。[page]但是,关于“第二承诺期”如何延续的问题仍然没有定论。坎昆气候变化大会的决议采用了较为模糊的措辞:《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应“及时确保第一承诺期与第二承诺期之间不会出现空当”。这一说法虽然认可存在第二承诺期,但并未给出落实第二承诺期的时间表。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如何延续下去?2011年,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关头。而明年在南非德班举办的气候变化大会所面临的,无疑是一副重担。

在南非环境部日前召开的媒体吹风会上,环境部部长埃德娜·莫莱瓦对刚刚结束的坎昆气候变化大会进行了评估,并对明年将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做了展望。

莫莱瓦积极评价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的成果。她认为,《坎昆协议》保留了继续通过“双轨制”谈判来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的可能。

一方面,发达国家同意继续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展开谈判;另一方面,所有国家都同意列出各自的承诺和行动,以及对未来多边气候变化体制主要构成要素的主张。因此,通过反映国际社会严肃紧迫地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政治意愿,坎昆大会重新恢复了多边机制的活力。

但是,坎昆气候变化大会未能就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达成协议,也没有解决要达成全面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所面临的政治难题。在许多方面,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并没有对下一次谈判完全铺平道路。因此,南非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以使《坎昆协议》得以进一步发展和细化,同时推动大会在解决难题方面取得进展。

而要推动《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最终实现,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分歧。

美国在退出《京都议定书》后,仅承诺到2020年比1999年减排3%~4%。美国不仅拒绝提高本国减排目标、置身于《京都议定书》之外,而且大肆指责其他大国做得太少,这对关键问题达成协议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此外,在外界之前普遍认为能够取得成果的气候援助资金问题上,也遭遇了来自美国的阻挠。美国对援助技术转让问题持较大保留,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更大了。

日本在2010年气候谈判开始的第二天就宣布拒绝《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承诺减排目标,这一行为不仅影响了坎昆气候变化大会的进程,也给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投下了阴影。

而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基础四国”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首先协调了立场,表示“基础四国”非常希望坎昆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

但是,这需要建立在3个原则基础之上:首先,坎昆会议必须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协议;其次,要加快发放快速启动资金;第三,会议要在技术转让方面达成基础协议。

最终,《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具体的量化指标在2010年未能达成。自然而然地,这继续成为了德班气候变化大会的重大议题。而如何让美国转变态度,以及如何使发达国家达成具体减排目标等都将是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必须面对的难题。

2009年的哥本哈根万众瞩目,2010年的坎昆低调务实。

2011年,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能够拯救地球的,并不是某年某月的一次气候谈判,而是此时此刻的努力。

2010全球六大自然灾害

暴雪横扫纽约

12月28日凌晨,纽约肯尼迪机场仍有大批旅客滞留。从上周末开始的一场暴风雪,导致纽约市三大机场多次航班被迫取消。暴雪以来,机场候机楼内到处充满了愁眉苦脸的旅客,躺在简易折叠床上的旅客散布四处,这让肯尼基机场候机楼看起来像个超大型的露营地。

在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呼吁纽约市民再“多点耐心”,他表示,这座城市正在尽最大的努力,从这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中恢复。

这场大雪历史罕见,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积雪厚度达到1.5英寸(约合3.8厘米),而在新泽西、纽约和新英格兰各州,积雪甚至超过1英尺(约合30.5厘米)。据美国气象部门统计,截至27日早间,纽约市中央公园积雪厚达50多厘米。

暴雪横扫纽约之际,12月27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又发布了蓝色预警,新疆北部地区将再迎暴雪天气。降雪天气和不断增厚的积雪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牧业、设施农业、交通都会大受影响。

高温席卷全球

7月,英国气象部门向公众发出了夏季健康警报。法国巴黎市政府向民众发出了高温警报。德国由于许多家庭并没有安装空调,过高的温度让人分外难受。意大利多座城市创下40℃高温。意大利首都罗马著名的特莱维喷泉,游人如织,但骄阳似火,不少人把脚和手放入泉水中降温。连一向以冷酷著称的俄罗斯中部地区也创造了破纪录的37oC高温,并引发森林大火。葡萄牙科鲁谢地区7月气温高达43oC。在西班牙,人们纷纷涌向海边,跳进海水中纳凉……

不少国家的最高温打破了历史纪录。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最高温更是创下自1881年以来的新高。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南部、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等国家温度都持续在35℃以上,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日本遭遇1898年以来最炎热夏天,数万人因中暑被送往医院治疗。

太子港地动山摇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北京时间13日)发生里氏7.3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page]这是海地自1770年以来所遭遇过的最严重的大地震,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在地震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包括总统府和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地在内的数百栋建筑坍塌。

据国际红十字会初步估计,此次大地震将为海地带来多达300万难民。在地震第十五天后,就统计出丧生11.3万人,受伤19.6万人。伤亡之惨重,令人触目惊心。2010年1月13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的联合国会旗降半旗,向海地地震中遇难者致哀。

哭泣者、四处寻找失散亲友者和无家可归者构成了海地大地震后的一幅幅真实写照。据拉美及西方各大媒体报道,数以万计民众失去居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个月后,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又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有地质学家称,智利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海地7.3级地震的500倍左右,造成的死亡人数约1000人。

火山灰铺天盖地

2010年4月14日,冰岛火山开始喷发。喷发地点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以东125公里,岩浆融化冰盖引发洪水,附近约800名居民紧急撤离。

几天后,火山继续喷发,同时爆发冰泥流,带来巨大洪水,火山灰在天空中大量飘散。天空中聚积的大量火山灰,盘踞在白云之上,冰岛艾维法拉火山所喷发出的火山灰,凝结在冷空气中,看似动也不动。连挪威的民众在自家门口,都可以就近观察到,火山灰和蓝天白云层层叠叠。

这股浓重火山灰,沿着冰岛,挪威,一路飘散到英国,横扫整个欧洲大陆上空,导致欧洲空中交通瘫痪。

学者彼特·赛蒙斯日前接受美国媒体采访称:“掉落的火山灰,可能会引发许多问题。”赛蒙斯指出,19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火山灰带来的有毒二氧化硫,和水气形成硫酸雾,流到平流层后阻挡整个阳光,导致1816年成为没有阳光的一年。

这是冰岛近5年来最严重的火山爆发。虽然还没有证据显示,会让全球整年没有日照,但是连学者都不敢断言,全球天气不会因此降温。

洪水呼啸而来

在巴基斯坦,“历史上最严重洪灾”呼啸而来,洪水源于连续多天的强降雨。灾情最严重的开伯尔——普什图省7天降雨量相当于过去10年降雨量总和,印度河水位达到1929年以来最高水平,全国近1800人在洪水中死亡,2000多万人受灾,1/5国土变成泽国。

洪水从北部喜马拉雅山山脚下沿印度河走廊冲向南部的阿拉伯海,沿途淹没了所有东西:许多房屋倒塌,商业被毁,人们没有食物和水。肆虐五周之后,洪水最终汇入阿拉伯海。

旱情愈演愈烈

2009年9月~2010年3月中旬,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广西北部温高雨少,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了30%~80%。西南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农业生产受灾严重、江河湖库水位明显下降、人畜饮水困难。

受严重旱情影响,西南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扶贫形势严峻。直到5月,西南5省(区、市)干旱导致的经济损失数据仍在继续上升。据中国扶贫基金会最新的报告披露,大旱给西南五省(区、市)(除四川省之外)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据了解,湄公河流域的大范围干旱也愈演愈烈,越南红河水位创1902年以来新低。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环保 大盘点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