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拳头是凝聚力,伸出拳头是竞争力,张开五指是执行力。”
这是中国煤炭科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高倬的治企名言。履新中煤科工之前,他是“歼10”战斗机行政总指挥,中国一航的掌门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近发布的2010全国煤炭企业百强榜单上,中国煤炭科工在众多强企中往前“挪”了两格,从去年的第25位上升到今年的第23位。
2008年,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实施战略重组,组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实现了煤炭行业里研究院与设计院两家中央企业的融合。
业内人士评价,这种“研究院+设计院”的重组打破了按照资产关系大小采取的“大吃小”思路,为科研院所提供了一种新的重组模式。
科研院所改制是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要求,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科研院所要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基地,改革要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进行,不搞“一刀切”。
科技部最新调研结果显示:1999年起,全国1300多家科研院所陆续完成企业化改制。科研院所数量大幅减少,从体制上缓解了产业类院所游离于经济主战场的困境。
改制重组中,中国煤炭科工从两个母体继承了双份“遗产”。
成立于1952年的中煤国际前身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科研设计事业单位;煤炭总院成立于1957年,主业为煤矿装备研发和制造。
1999年,两家院所分别整体转制为中央直属的科技型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成为中央企业大军中的一员。
“中国煤炭科工传承了中煤国际和煤科总院50多年的光辉历程。它们制订了数个中国煤炭行业设计规划和蓝图,设计和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矿井,研制了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机械装备,攻克了一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课题……”刘高倬说。
重组后,中国煤炭科工的技术和装备覆盖煤炭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成为集科研设计、工程建设、煤炭机械装备、安全技术装备、洁净能源技术、煤炭生产运营于一体的高科技中央企业。
从事业单位到企业,不仅是单位性质上变化,更主要的是管理和运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转制初期经受过体制不适应和行业不景气的双重压力。我们的思想观念经历了一个冲突、迷茫和转变的过程。”亲历转制和重组的一位老科研人员说。
蜕变,表现在方方面面。一是由事业化运行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化运行的新机制;二是强化市场意识和观念,开拓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发挥两院的科研设计优势,科研、设计、工程、装备和服务产业逐步做强做大,初步形成板块和链条,支撑了转制后的快速发展。
“引领煤炭科技进步,创造能源绿色未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总经理王金华如是说。
年产600万吨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600米深厚冲积层建井技术、巷道掘进机械化技术……转制以来,集团始终以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为己任,努力发挥行业技术创新基地和创新“国家队”的作用,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重大装备研制和设计工程研究。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取得突破,为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改制重组增强了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集团旗下的天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0年,2002年在上海挂牌上市。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天地科技净资产24.8亿元,与成立时6008万元相比,增长了40倍。也就是说,十年时间,再造了40个天地科技。
“组建股份公司并上市,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接轨,推进了企业化转制。股权分置改革释放了资本潜能,一系列战略重组进一步优化了调整产业结构。”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中央科研企业,中国煤炭科工秉持社会责任。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井下透水事故,中国煤炭科工所属西安研究院第一时间派出防治水专家、技术人员投入抢险救援工。
经历了研究院与设计院“1+1”的重组与蜕变,集团的企业文化中,除了倡导学习创新,追求高效卓越,还特别提出“和谐以致远”。
目前,这艘央企科技航船正承载着超越梦想的激情驶向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