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京都议定书》迈过“生死坎”

2010-12-14 10:33:04 法治周末   作者: 安丽芬  

经过近两周的紧张磋商,原定于10日闭幕的联合国坎昆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在11日划上了句号,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两个工作组分别递交的决议。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大会前几日的艰难曲折,各方对《议定书》的存亡也着实捏了一把汗。

大会召开(11月29日)的第二天,日本就公开表示拒绝《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以下简称“第二期目标”),俄罗斯、加拿大对第二期目标也有所动摇,美国更是从2001年就放弃了《议定书》。山东省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勇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大事,但是减排目标的分配涉及到未来发展空间的重新分配,是一种利益分配。

日本为何退意决绝

日本谈判代表团11月30日强硬拒绝就《议定书》第二阶段承诺减排目标。日本内阁官方长官仙谷由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坚决反对把《议定书》延长至第二承诺期展开辩论”,他认为第二承诺期“不公平且无效”。《议定书》起源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何日本想要扼杀诞生在自家门口的“13岁少年”?

周勇认为,日本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碳排放很多,要实现碳减排承诺就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美国和中国,两者加起来占全球碳排放总量达40%以上,而现在《议定书》承诺减排的“附件一国家”总和才占27%。把美国和中国拉进《议定书》的总量减排国家,是日本的主要意图。

美国的借口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0%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议定书》。

多年来,美国一直以消极的姿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国际社会曾经对美国的气候变化立场抱以积极的看法。但11月份的美国中期选举中,美国选民让在野的共和党人重新掌控了国会众议院。奥巴马推动的《清洁能源法案》在其任期内“闯关”的希望也变得渺茫。在此次坎昆会议期间,美国气候变化特使表示,美国将履行自己的减排目标,但前提是国内立法的配合。这种说法确实是美国国内不签署相关法案或议定书的合适理由,但作为参加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一个国家,美国拿其内部相关机构同意与否做借口,实际上有点做幌子的感觉,其实也是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决定的。

不影响中国减排

如果《议定书》第二期目标真的被放弃了,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周勇认为,不管结果如何,对中国的低碳发展影响都不是很大。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耗长期居高不下,第二产业尤其是能源、石化、钢铁、建材等碳排放较高。如果因为没有外来的目标约束,而不改变发展方式,GDP迅速增长带来的不断增长的能源进口,就等于自己找了根绳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而绳子的另一端则交给别人;从我们自身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能源支撑条件看,中国也必须实现低碳发展。

山东也正在积极探索寻求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周勇透露,山东省发改委、省经信委都在积极探索适合山东产业特点的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道路。山东省科学院也专门成立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组织专门团队,承担山东省各主要部门布置的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导报记者也了解到,事实上,一些有出口业务的企业也很担心发达国家会通过新的碳税建立贸易壁垒,到时候会影响到出口,他们目前也正在积极进行碳核查、碳足迹标签等相关工作,寻找合作机会。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京都议定书 气候谈判 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