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访谈]以加快生态省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2010-12-09 11:17:17 中国环境报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从全省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加快生态省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要在“四个坚持”上下功夫: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坚持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衔接;坚持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统一;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

和谁对话?

罗志军汉族,1951年11月生,1968年2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历任中国青年报社副秘书长,秘书长;团中央常委、实业发展部部长;南京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副省长,代理省长;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现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为什么对话?

江苏省委、省政府近日召开江苏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对加快生态省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想知道,江苏省加快生态省建设有何重大意义?江苏省在“十二五”期间将怎样推动生态省建设?又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生态省建设顺利推进?

对话人 罗志军 江苏省委书记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闫艳 高杰 见习记者 李莉 范圣楠

点击一

焦点关注 近几年的生态省建设工作

关键思路 江苏生态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我们知道,江苏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刚刚召开,请问您如何评价江苏省近几年的生态省建设工作?

罗志军:“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机制,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生态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大节能减排攻坚力度。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2006年以来,实施减排项目4000多个,关闭小火电机组近700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水泥产能800万吨和2900万吨。

截至2009年底,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3%,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86.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4.9%和21.8%,完成“十一五”减排总目标的98.3%和121.1%。

扎实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全面实施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及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在1500多条河流建立河长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治污责任,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国控断面COD平均浓度下降了12.5个百分点。开展主要入海河流水环境整治和重点化工园区整顿,防治海洋环境污染。扎实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清理工作,加强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

统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所有市县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34个县(市)初步建立了生活垃圾4级转运处理机制。扎实推进以“六清六建”和“三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绿色江苏建设,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积极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

深入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坚持创建为民的工作导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创建活动,全省已建成国家生态市5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9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2和1/4左右。沿江8市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环保模范城市群,无锡等6市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单位。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农业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环保投入列为各级财政支出的重点,省级环境保护引导资金由每年3000万元增加到3亿元。推行“以奖代补”的财政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深化环境价格改革,提高了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标准,实施脱硫电价政策,开展了扬尘收费、区域环境资源补偿、太湖流域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

点击二

焦点关注 江苏省加快生态省建设的重大意义

关键思路 从国家对生态环保考核的新要求,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任务,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趋势来看,必须加快生态省建设

记者:面对严峻的形势,江苏省加快生态省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罗志军: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从全省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加快生态省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从国家对生态环保考核的新要求来看,加快生态省建设势在必行。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部署。正在编制的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将新增氨氮和氮氧化物作为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指标。可以预见,“十二五”时期,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会更大,对生态环境考核的标准会更高。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继续抓好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关于生态环保的各项考核指标,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做出新贡献。

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任务来看,加快生态省建设刻不容缓。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江苏省召开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会、工业大会、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会、服务业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出台了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出了具体部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途径。我们必须加快生态省建设,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产业优化升级的倒逼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以较少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城乡发展一体化新趋势来看,加快生态省建设时不我待。最近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全省“十二五”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消费结构升级,人民群众对城乡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期盼、新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切身享受的生态财富。

记者:江苏省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总要求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罗志军:根据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江苏省加快生态省建设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着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江苏。

到2015年,江苏省生态省建设要努力实现“六个进一步”的目标:投入进一步增加,排污总量和能耗进一步降低,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大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进一步优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全省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全面改善,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省。

记者: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生态省建设的“六个进一步”目标?

罗志军:要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在“四个坚持”上下功夫。

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一并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同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在加快发展中推进生态建设,在加强生态建设中加快发展。

坚持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衔接。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环境改善,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环保投入向农村倾斜,加强城乡环境保护的联动与协作,推动环保信息、技术、设施共建共享。

坚持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统一。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任务,建设重大工程,着力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统筹规划,整体运筹,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监管,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价格机制、投入机制和污染防治机制,引导和鼓励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省建设。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如何坚持“三位一体”建设

关键思路 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积极发展低碳、环保的生态经济;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良好生态创建,大力弘扬绿色和谐的生态文化

记者:近日召开的江苏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协调推进生态省建设。江苏将如何坚持“三位一体”建设?

罗志军:首先,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积极发展低碳、环保的生态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优化的良性互动。

扩大节能减排攻坚成果。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继续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着重抓好冶金、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加快淘汰重点耗能企业在役落后用能设备。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产业体系。随着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和绿色经济蓬勃兴起,节能环保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要抓住有利机遇,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节能环保企业,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效应明显、创新活力勃发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加快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全省新的支柱产业,创造更多的绿色物质财富。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江苏在15个城市、20个园区、155家企业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重点抓好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循环经济规模壮大、效益提高。

增强科技支撑能力。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力量在生态环保科研中的作用,建立更多的创新联盟和合作实体,推动生态环保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组织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大气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污水深度处理、生态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努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

其次,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切实加强重点流域环境治理。继续把治理太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对太湖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污染治理,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努力让太湖早日重现碧波美景。推进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和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建设清水走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大力实施“蓝天工程”行动方案,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以南京等城市为重点整体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努力控制灰霾污染。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对污染严重车辆采取限行等管制措施,有条件的地区要提前实施国Ⅳ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制定和落实更加严格的防尘控尘措施,加强对建筑工地、道路运输、裸地、堆场扬尘的防治管理。加快实施非火电行业烟气脱硫工程,开展燃煤电厂脱硝工程建设。

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垃圾处理厂建设,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要逐步实现统一纳管,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推进城市内河水系改造和污染治理,恢复内河生态和景观功能,做到水清岸洁、绿树成荫。全面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大力开展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4级转运处理,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和沼气项目建设,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能源结构。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加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保障农副产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食物。

大力推进绿色江苏建设。完善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划,控制生态空间开发强度,加强生态功能管制,严守生态红线。尤其是要保护各类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森林公园等重要自然资源以及生物物种资源。

最后,扎实推进良好生态创建,大力弘扬绿色和谐的生态文化。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走进企业、村镇、社区和学校,深入开展群众性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大力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增强公民的资源忧患意识、节约利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教育培训体系,把生态文明有关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各级行政学院教学计划。

不断深化生态创建活动。继续强化创建为民的工作导向,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创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生态市、县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积极推行绿色采购制度,建立并完善激励购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政策措施。要把注重生态环保、厉行勤俭节约作为创建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

点击四

焦点关注 保障生态省建设顺利推进

关键思路  加大综合推进力度;拓宽多元投入渠道;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法治保障体系

记者:在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过程中,江苏省如何保障生态省建设顺利推进?

罗志军:生态省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生态省建设各项工作,确保生态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我们将从4方面保障生态省建设顺利推进。

加大综合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调机构,形成省市县分级负责、各部门协作整体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围绕工作重点,细化目标任务,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工作的督察指导。各成员单位要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群策群力,密切配合,把生态省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综合决策咨询机制,土地规划、城市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开发区建设等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估价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坚决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根据主体功能区的不同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和保护要求,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认真编制“十二五”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方案,把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把生态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评价、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环境违法行为责任追究有关规定,对不认真履行责职的人和事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拓宽多元投入渠道。环境是重要的公共产品,生态环保投入理应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要强化政府在生态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逐年加大投入,确保财政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确保环保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大幅度增加省级环保引导资金,支持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项目建设。各市、县(市、区)也要不断增加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研究制订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金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环境资本运作,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不断增值的资本,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生态省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经济政策的调控和引导作用。要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完善上下游污染赔付机制,加大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补偿力度,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制度。深化环境资源价格改革,形成能够反映环境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环境价格机制。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试点,继续调整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通过经济杠杆激励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将企业节能减排、环境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作为信贷评估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对生态省建设的促进作用。

健全法治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健全生态省建设法规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组织修订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加快制订大气污染防治、农村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地方法规,抓紧出台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推行生态补偿等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行最严格的环境执法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建立完善污染损害的司法救济制度,支持环境公益诉讼,依法对污染受害者给予赔偿。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生态问题。支持和引导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发展,推广义务环保监督员制度,实行环境和生态保护有奖举报制度,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建设生态省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