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涟源市安平镇马方口村的吴祖宋于3年前改行当起了矿工。今年40岁的他,原先从事个体运输,家庭负担并不算重。让他下决心给力达煤矿挖煤的原因是,该煤矿这几年的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保障,开采及防突技术程度提高快,收入也较高。
安平镇地处湘中腹地,煤炭储量非常丰富。安平镇的煤炭成煤于石灰纪、二叠纪,地质构造复杂,是全省有名的煤炭灾害大镇,曾一度有“安平安,则湖南安”之说。
“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经过上一轮的“治小”“治乱”后,这个湘中小镇决心向瓦斯宣战,投入巨资,强力推进技改,实施机械化掘进,并把抽采出来的瓦斯用来发电,变害为宝,还老百姓一个真正的“安平”。
娄底治煤,在寻求自己的路径。
瓦斯发电变害为宝
11月18日,吴祖宋又下井了。与他一起下井的还有矿长刘质文。除了专用的矿服、矿帽、矿灯及自救器外,每名井下人员身上均配有定位系统。
与此同时,在矿区管理机房的电脑屏幕上,两人在井下的活动轨迹一目了然。
吴祖宋坦承,在2004年以前,打死他都不愿意去挖煤。1998年,力达煤矿就曾因实施深孔松动爆破措施放炮时发生大型煤与瓦斯突出引发过特大火灾,“井口喷出的火苗都有几丈高”。自上世纪70年代至2006年7月14日止,该煤矿因瓦斯事故共夺去60余人的生命。
记者跟随矿长刘质文、安平镇煤监站站长张永忠一起下井实地体验了一回。
经过一番穿戴,一行三人从主井口沿着斜坡步行下去,其垂直高度为197米。随后进入海平面+50米运输巷道,查看了底板抽放系统。再转道+75巷道“1251”采煤工作面,在这里遇上三名正在采煤的矿工。在煤块传送带的最始端,一名姓吴的年轻矿工正在使用工具聚拢并导引煤块。其兄弟也在煤矿里工作。
矿井里,一路上均可看到送风机、压水管等,每隔一定的距离便有一个瓦斯监控器,有安监员随时走动查看。不时,有运输机车隆隆驶过。在采煤工作面,抽采机数十根管子深深扎入煤层,抽采瓦斯,输往地面的瓦斯发电站。在近两个小时的井下体验里,先后绕过五六条巷道,经过三四个工作面。记者并没有戴口罩,除了极个别地方感觉胸口有点辣外,其他巷段并没有不适感。
巷道里普遍使用了锚网支护系统,淘汰了以往的木支护及钢支护。刘质文介绍,自今年实施锚网支护后,顶板伤人事件得到了禁绝。
回程途中,记者又查看了井下“躲避硐”。里面有照明设施、板凳、水管及氧气输送管。一旦发生瓦斯突出事故,得到通知后,矿工可及时进入“躲避硐”吸氧,米汤则由地面通过水管送入,等待救援。墙壁则是厚厚的混凝土水泥,大门厚重得“大炮都炸不开”。
安全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在力达煤矿工作已有7个年头的刘旺军,之前曾在另一家煤矿工作。1999年之际,他所在的那家煤矿曾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6人死亡。当时他并不当班。那次事故后,他离开了那家煤矿,转投力达。
今年42岁的刘旺军,家住新化县温塘镇抱棠村。他承认,村里仅20%的人从事挖煤工作,如果有稍好一点的门路,都不会选择下井。
刘说,2003年时,井下掘进巷道还很矮小,而且还是木支护,那时还是爆破采煤,危险性大,进度慢,产量低;瓦斯抽采技术也跟不上,瓦斯浓度经常超限,大家都是冒险作业。自2007年以来,矿里加强了技术改造及支护改造,安全生产条件得到很大的提高,矿工们开始安心工作了。
年轻人不愿意挖煤,特别是招不到专业技术人才——这是矿长刘质文最大的感受。他说,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在科学技术的使用,而科技的应用归根结底是人才。而现实中,煤炭院校有可能招不到生源,有限的煤炭人才则想方设法“跳槽”,为此,还存在着“几个煤矿共一个工程师”的现象,“力达煤矿一个矿就有两个工程师,这可是绝无仅有”。
涟源市煤炭局安平镇煤监站站长张永忠介绍,全镇目前从事地下采煤工作的人有三四千人,安全是压倒一切的大事。2009年,全镇实现了零伤亡。这是难能可贵的。除了力达外,目前全镇已有4个煤矿在建瓦斯发电站,6个煤矿的瓦斯发电站在筹备之中。
2005年前,安平镇大大小小煤矿有若干个。经过连续三年的关停整合,“十几个人,年产量1万-2万吨”的小矿已绝迹,数量少了,规模却做大了。其中力达煤矿就由原来两家年产量为3万吨左右的煤矿整合而成的,如今年产量达9万吨。投入加大了,基础设施变好了,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了,瓦斯还可以用来发电,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都有了。
一个矿、一个镇的5年变迁,正是湘中煤炭业的发展缩影。
技改意识深入各煤矿
2005年娄底冷水江资江煤矿“6.8”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曾惊动全国,共造成22人死亡,83人受伤,其中6人重伤。
说起以前的“血的教训”,在资江煤矿工作已有15年的矿工曾志平还心有余悸。曾家从父辈开始就在矿里工作,自己就是顶替父亲进了矿。当灾难突如其来,从小就耳濡目染矿井安全知识、20岁就下井采矿的他也一样惊慌失措。
“南方煤矿的出路在于机械化”。自2006年改制成功后,资江煤矿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进行技改,于今年6月装备了井下现代化的机采机掘系统,成为我省首个机采机掘矿井,其年生产能力由原30万吨提高到50万吨。至今年10月,井下已全部实现人车机械化运输。专门组建了35人的防突队伍,强化瓦斯抽采技术,2006年至今已消灭了瓦斯事故。
11月19日一早,记者一直拨打资江煤矿董事长苏明清的电话,直到下午两点钟才打通。原来,他一早就下了井,直到此时才刚刚升井,下午则马上要到市里开会。
这天是周五,资江煤矿的矿区里,十余名身着工作服的矿工正在写黑板报,每个班组一块,矿工推举出的“秀才”们正在认真办报,内容有宣传国家政策、班组工作动态、安全知识普及、矿工生活素描等等。
步入主井口巷道,便可看到一条300多米长的安全生产知识宣传长廊。广播已设置到井下,矿工听着音乐下井升井,休憩之余可以听歌,听安全生产讲座等。
一名矿工说,从井下工作面到煤斗,以前都是矿工人力来推,来回近1000米,每班12趟,相当于推着车从冷水江步行到新化(20多公里),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如今采用机车后,昔日矿工变成了“司机”,工作既安全又轻松。
同样,记者在双峰县秋湖煤矿也看到,通过加大投入完成技改后,煤矿安全生产得到了有效保障,其产量也稳步提升。而该矿于2002年发生的“9.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一下子就夺去39名矿工的生命。
据介绍,2009年,娄底市完成整合技改投入11.5亿元,以主要生产系统改造和采煤方法、支护改革为重点,加速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加快机械化进程,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其中涟源市消灭了瓦斯事故,新化县消灭了顶板事故,全市消灭了重特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