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周生贤:全面启动农村环保建设

2010-11-26 09:44:50 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作者: 郑惊鸿  

曾几何时,仿佛就在昨天,环保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似乎还是遥不可及的事,然而走过“十一五”,历经五个春夏秋冬,环保已走出了象牙塔,成为挂在百姓嘴边的热词,这其中微妙变化,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这5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为进一步总结“十一五”成就,更好地开展即将开始的“十二五”规划,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

国家打出节能减排组合拳提前一年实现五年大目标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最突出的是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实现。对此,您如何评价?

周生贤:“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国务院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各省(区、市)都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将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地市和重点排污企业。国家打出节能减排政策“组合拳”,出台促进污染减排的产业、财税、价格等一系列政策,加强责任考核,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污染减排工作“目标不变、要求不降、力度不减”,同时严控“两高一资”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盲目扩张,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加强污染减排监管。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2006-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规划的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早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早半年实现。

记者:百姓说,这几年,身边环境的变化是看得见的,您作为部长,您认为还有哪些变化?

周生贤: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细说起来,经过5年的建设,污染防治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09年底,我国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由2005年的12%提高到71%,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3%;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与2005年相比,2009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4.6%,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下降29.2%,七大水系国控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提高16.1个百分点;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日益显现,完成环渤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的初步成果报告和重点专题验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06-2009年,关停小火电机组6006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8172万吨、炼钢产能6038万吨、水泥产能2.14亿吨;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取得新进展,集中力量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编制完成《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出台首个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保规划,联合发改委等八部门,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监管机制不断创新,构建统一规划、监测、监管、评估、协调的区域空气联防联控工作新机制,重点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考核机制得以建立。

农村环保示范工作全面启动以奖促治推动农村环境建设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度加大环保建设,把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成为国务院重要部门,也促使我国环保工作亮点纷呈,对我们乡村农民来说,最突出的感受是,农村的环境建设开始破题了,对此,您如何看待?

周生贤: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普遍薄弱,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先期在宁夏、四川成都、安徽绩溪等地启动试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宁夏等省市区分别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示范建设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四川、福建加大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综合整治。河南等地探索了加强县以下环保机构建设,湖南长沙实行农村环保村民自治,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青海、西藏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农村牧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牧区特色经济发展。

2008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了“以奖促治”重大决策,旨在通过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逐步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调动广大农民投身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之后3年全面启动“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中央财政投入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达30亿元,支持2160多个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示范,带动地方投资135亿元,1300多万农民直接受益,许多村庄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一些项目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农村环境保护统筹规划能力日益提高,农村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实践证明,“以奖促治”是一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政策,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村环保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以奖促治”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局部地区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老百姓十分欢迎,也很期盼,您认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政策?

周生贤:“以奖促治”是我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创新之举,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一段时间农村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保障农民环境权益、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积极探索农村环保新道路。

做好“以奖促治”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多还旧账与不欠新账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以奖促治”与“以奖代补”的关系,对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要通过“以奖促治”,事前给予财政资金补助,重在解决突出问题,对已开展生态建设示范、生态环境达标村镇,要通过“以奖代补”,事后给予财政资金奖励,重在巩固和提高治理成效。

记者:即将开局的“十二五”,对农村环保提出了什么要求?

周生贤:近期,环保部制定下发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目前环保部正在全国少部分省市开展试点,“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国推广,将对各省(区、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进行考核。“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启动“以奖促治”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和清洁家园,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奖促治”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要加强领导,制订实施方案,层层抓好落实;要创新方法,做到“抓点、带线、促面”;要完善机制,健全组织管理、资金投入、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长效机制;要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成效;要保障投入,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当前,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各级环保部门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探出新路

记者:“十一五”期间,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请您谈谈提出的主要考虑和实施的基本情况。

周生贤:“十一五”以来,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生态文明不仅关乎环境,还涉及到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甚至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融合,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保新道路。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用适当的环境治理成本,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把探索环保新道路作为主题,深化认识,主动实践,推动环保事业和各项环保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准确判断环境保护所处的历史方位,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实践、新的体制机制、新的思路保障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抓紧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记者:“十二五”规划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在您看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要把握哪些重点?

周生贤:《建议》第六部分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标题,这在五年规划中是第一次。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而言有六方面主要任务。一是深化节能减排。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是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四是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五是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六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十二五”环保规划有哪些内容,打算解决哪些重要问题?

周生贤:环保部门“十二五”目标,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农村污染防治,切实保护自然生态,深化环境领域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继续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首先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作用。其次深入推进污染减排。第三,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第四,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第五,严格环境执法。第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周生贤 全面 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