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气荒会否重演?

2010-11-23 09:04:03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孙岩冰  

天气状况、供求局面、应急能力……影响气荒的诸多因素在2010年并未有充分改观,要预防气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本刊记者 孙岩冰

没有人愿意看到气荒发生。但不愿意不等于不会。

距离今年冬季用气高峰虽尚有时日,可目前国内用气需求增势已趋明显。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预测,冬季高峰期用气平稳供应依然面临一定的压力。

2009年特殊天气引发中国局部地区出现气荒的窘境,在2010年是否会重新上演,引发各方关注。天气状况、供求局面、应急能力、准备程度……影响气荒的诸多因素在2010年能否有充分改观?

天气诡难辨

2009年的低温无疑是引发气荒的罪魁。而在2010年,气候因素仍然充满太多不确定性。媒体传出的千年极寒论调,更加重了人们对2010年冷冬的担忧。

好在世界气象组织不久后就给予澄清——“最近有报道称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的寒冬,这种说法是一种臆测,没有权威和确切的科学依据。目前,所有长期预报都没有显示欧洲的这个冬天将格外寒冷。”

实际上,这种在民众间传播甚广的说法一直都没有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此前,我国气候专家就普遍认为,由于气候预测能力的局限,人类尚无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预测。针对“千年寒冬”这样的特别极端事件的预测,更缺乏可以信赖的科学技术和手段。

中国气象局表示,当前全球气候还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观测数据表明,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过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不发生千年极寒并不代表这个冬天不会冷,甚至比以往冷,或者出现剧烈的波动——这是天然气供应者最不愿看到的极端峰值。

据国家气候中心分析预测,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但冷暖变化幅度较大,不排除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出现阶段性强降温情况。

在全国天然气需求量最大的城市——北京,要不要提前供暖也在一次次的讨论之中。尽管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共同分析后,得出暂不提前供暖的初步结论,但是室内初泛的凉意,仍然提醒着人们天然气供应链即将绷紧。

供需矛盾大

事实上,今年冬天的供应能力与去年相比已经有所增加。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预计,今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将达9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近14.5%。预计全年进口LNG120亿立方米,比2009年的LNG进口量(553.2万吨)提高了52.8%。除此之外,与去年相比,我国还增加了进口管道天然气40亿立方米。

“今年天然气供应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说。

天然气的输送情况也有所好转。川气东送项目今年8月底投入商业运营,系统运转日趋稳定,日供气1300万立方米左右;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实现全线投产,使得中亚管道双线日输气量达到2450万立方米,加上陕京三线将于四季度建成投产,天然气的总体输送能力还算不错。
“虽然供气能力有所提升,但需求增长得更快。”刘铁男无奈地表示。

据专家预计,201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200亿立方米,实际消费量约为960亿立方米~980亿立方米。

回顾往年,可以发现,需求的迅猛攀升是气荒产生的源头。从广州市内的小餐馆到郊外的陶瓷厂,从北京公路上的公交车队到小区里的高层住宅,天然气正逐步取代其他能源,成为烹调、取暖和交通的能源来源。国内从使用煤炭和石油转向天然气的改变速度,让市场感到惊讶。过去十年,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长两倍,未来十年仍将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届时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将由现在的4%提高至10%。事实上,由于目前因供应短缺,需求还受到部分压抑。[page]

需求侧无序

发改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88亿立方米,再创4月份以来的新高,增长23.8%。1-8月表观消费量69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

消费量的增加,一是因为既有消费区用气量大幅增加,如上海和浙江1-8月用气量分别增长65.6%、46.9%。山西省也展开“气化山西”的研讨,计划到2015年实现全省天然气全覆盖的目标。二是因为新增市场扩展较快。随着川气东送项目投产及进口LNG增加,原来无资源供应的江西、广西、福建等地开始大范围使用天然气。与此同时,包括新奥燃气、昆仑燃气和港华燃气在内的燃气分销商都开发了很多新用户,从而大幅增加了今冬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在这些用户结构中,严重缺乏可中断和可调节用户。这些问题2009年就已出现,在2010年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

如同汽车销售猛增刺激了汽油消费,地产市场繁荣同样会带动天然气需求。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去年每日新增住宅面积近200万平方米,较前年增长20%,这些住宅大多使用天然气。目前,我国民用天然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占57.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1.8个百分点。由于民用天然气比重较高,冬季采暖期用气量急剧攀升,冬夏用气峰谷差巨大。以北京市为例,高峰时日用气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低谷时400万立方米,峰谷差达10倍,造成管道夏季低负荷运行、冬季超负荷运行,安全平稳供气面临严峻挑战。

工业需求也是重要推动力。据介绍,目前的气价按照热值计算,不仅比油价低,甚至比煤价还要低。近20年,国内天然气价格出厂价每立方米仅上调0.1元至0.3元,而同期煤炭价格从每吨80元至100元涨到现在的每吨600元至700元。天然气性价比优势明显,大量原先用煤炭、油的化肥企业或工业用户纷纷改用天然气。

前些年电力紧张,许多地方发展燃气空调,实现移峰填谷,缓解电力紧张。去年发生用气紧张的杭州,包括市政府在内的许多政府机关均采用了燃气空调。夏天使用燃气空调的确能够节电,但是冬天呢?

有鉴于此,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加强下游市场的需求侧管理,正确引导市场消费,形成合理的用气结构,是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仅少数城市在天然气市场需求侧管理方面走在了前列,政府部门在规划、相关标准的制定、执行以及监管等方面都较为到位,充分预估了资源的可控性与安全性。

因此,针对目前天然气需求的大幅增加,当务之急是理顺和重新核定各地实际需求量,控制不合理需求过快增长,测算实际供需缺口,可由发改委、住房部牵头,重新核定全国各地的天然气需求总量,并根据供给制定全国性的《天然气统筹发展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发展用户。需求侧管理应制定全国的燃气统筹发展规划,调整能源结构,实现“政策性调峰”。

逐步调整天然气的消费结构是“政策性调峰”的重要内容。城市居民和楼宇的热水、采暖、空调耗能大约要占居民和第三产业耗能量的50%至60%,这部分能源消耗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天然气建立分散的小型的冷热电联产、热电或冷电联产,可以使天然气的利用效率达到85%至90%。

同时还要对用户需求的跟踪预测,形成需求曲线,智能调节供给,实现天然气的季节性调峰。

有必要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将天然气下游用户分为优先开发、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种基本类型,便于对下游用户加强规范化管理,防止需求侧导致的用气紧张局面。

储气库紧缺

2009年突如其来的气荒,让国内最大的地下储气库——中国石油大港储气库群短时间内陷入超采状态。而这是2009年唯一可以发挥调峰作用的气库。

这体现了我国储气调峰的尴尬之处:先建管道后建库,导致地下储气库建设明显滞后于管道建设;管道和气田调峰手段弱,满足不了下游市场需要;已经掌握的建库地质资源少,尤其是在东南、中南等这些主要天然气消费区,利用枯竭气藏远远不能满足建库需要,与未来建库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地下储气库设计及建设技术与我国复杂的建库地质条件不相适应等等。

作为供气的龙头企业,中国石油目前的调峰气量只占天然气消费量的2%,远远低于全球平均15%~20%的水平。2010年,中国石油正启动新一轮储气库建设,计划投入巨资新建240亿立方米储气能力,相当于现在调峰能力的10倍。各地的储气库建设正在加紧建设中。

然而储气库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建设盐穴储气库要注水溶盐、不断“挖掘”,以保证盐穴大小合适、稳定又密封。盐穴储气库的建设周期最少4年,建设一座枯竭油气藏的储气库则需要2年左右时间。

天然气调峰气量的需求往往滞后于消费总量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储气库建设留下了缓冲期。但由于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迅速,留给储气库建设的缓冲期太短。

因此,尽管储气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但在未来几年仍满足不了全部的调峰需求。据预测,2015年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2148亿立方米。即使快马加鞭建设,到2015年,国内地下储气库的工作气量也仅达到当时年供气量的约5%,同平稳供气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而到2030年,我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超过350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在的5倍,随着天然气消费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储气和调峰的需求必然随之快速增长。在未来一段时间,调峰需求与储气设施不足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

目前,除大港油田地下储气库已经建成,工作气量约17亿立方米外,江苏金坛储气库也正在加紧建设,并已部分投产。此外,8月15日下午,京58储气库群第一台注气压缩机正式启动,注气系统试运投产成功。京58储气库群由京58、永22和京51共三个储气库组成,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别古庄和韩村乡,是由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负责建设并组织投运。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气荒 天然气 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