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袁振宏: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前景广阔

2010-10-29 16:51:01 中国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讯 10月29日, “2010首届中国国际气体能源峰会暨生物天然气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举世闻名的中华古文化发源地“殷墟”所在地河南安阳隆重开幕。

        此次峰会由中国沼气学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共同发起,在安阳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安阳贞元集团、殷都区人民政府携手中国能源网共同承办。

        在上午举行的 “发展区域低碳产业经济,推动“气体能源”的发展与利用” 主题演讲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袁振宏做了主题为“我国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前景分析” 的精彩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此峰会上进行演讲,表达一下我个人对生物质能产业化的一些分析和看法。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跟大家想讨论几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资源的问题,一个是技术的问题,技术的现状。第三个我想谈一下我们生物质能的技术、产业化的技术都有哪些,怎么来发展,主要讨论这三方面的问题。

        我们现在生物质能利用的产业和技术也好,最主要还是限于传统的生物质能资源。比如说农业废弃物、能源废弃物、工业废弃物等等。尽管这些生物质资源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充分的讲生物质能加以利用,生物质能的产业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的形成。但是这些生物质能资源是我们目前进行生物质能产业化的一个最基本的原料。但是这些生物质能资源对于国家战略来说也就是在未来能够真正的形成工业化的生物质能产业的话还是不足的。

        所以我们将来还应该发展更多的生物质能资源,只有发展了生物质资源足够了,我们的生物质能产业、工业化才可能得以实现。因为现在生物质能资源都是分散的,收集很困难,成本也相当高。只有利用这些土地、荒山荒漠等等这些土地资源来发展生物质能资源、发展能源林、发展农业等等我们才可能在未来使我们生物质能产业、生物质能源在中国的能源结构当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够逐步的替代、部分的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这些常规能源。

        根据我们计算,实际上如果在未来能够把生物质资源通过这些农业和林业大力发展的话,我们生物质能源可以在能源结构中起到相当大的比例的。现在大家知道,比方说我们现在生物质能发电还有生物质乙醇将来可能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原料收集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采取集约化的,大面积的造林或者是集约式的能源农业的生产,可能就会解决生物质能源的成本问题。

        有人问我,中国的生物质能为什么就不能像太阳能、风能那种规模,我说最主要还是跟我们的农业生产这种分散性有关系的。因为我们现在中国农村土地都是分开到户的,这些秸秆资源都掌握到农民手里,一家一户的。收购和运输都是造成生物质能原料成本增加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比如说有些建厂刚开始调研、论证的时候这个秸秆的成本也就是几十块钱,有说80的,最多120块钱这样子。但是真正建厂建起来、运行起来了,农民就会给你涨价,最高400块钱一吨。这种情况下,你让他企业能够得到相应的利润,这是很难。所以国家不得不在《可再生能源法》公布之后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提供补贴,保持企业正常运行下去。

        所以我说生物质能资源的发展是生物质能源的根本问题,现在很多国家计划里面对这块的重视相当不够。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技术的开发或者是技术的产业化方面推广应用,我觉得这是一种短期的行为。比如说优良的树种,优良的农业作物在这方面应该加大投入,我说这个问题最主要的落脚点在这。既然资源是重要的,资源的优良品种是重中之重。巴西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生产燃料乙醇甘蔗的产量跟产糖的是不一样的。他们发展的甘蔗的产量每公顷可以达到200多吨,在我们国家产糖的甘蔗在我们国家也就只有80多吨。

        所以说,我们如果将来在南方搞甘蔗,有甘蔗也像巴西一样做燃料乙醇的话,一定要把优良的能源甘蔗搞出来,才可以搞这个。同理,像现在我们也搞甘薯,也搞木薯等等能源作物,要把它作为能源的作物一定要把产量提上去,把抗击性提出来。我们不能将来用农田、肥沃土地要打粮食,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样它也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优良性才适合做农林植物。而不是什么都可以,随便的山上砍上来没经过驯化和改良的树种就拿来栽,一栽十万亩亏得一塌糊涂。现在的马蜂树已经停下来了,不弄了,优良品种问题没解决,显然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下面说一下技术的状况,生物质能源除了我们今天谈的沼气之外,还有液体燃料、固体燃料,由于有这种特性才比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更有应用前景。因为太阳能、风能只能用于发电,生物质能资源可以拿来弄很多产品,可以直接作为原料来替代石油,所以生物质能对于我们人类是相当重要的事。大家都知道人类最初用的能源就是生物质能,所以在技术上他通过不同的技术可以转化不同的能源,主要包括像有生化的办法、物理办法、化学办法,可以生产固体燃料、气体燃料、液体燃料也可以发电。

        对于生物质能源来说我觉得发电这块技术上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了,我认为电力可以靠核能、太阳能、风能等等都可以来做。但是含碳的燃料、含碳的化学品将来替代石油、煤炭只有生物质能。所以我的观点应该发展生物质的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甚至化学品生产的技术。

        生物质燃气方面实际上也有很多技术,包括我们今天所谈的沼气技术,沼气技术在我们国家刚才李秘书长说的已经发展了很多的历史,而且技术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有些生物质其他的燃气的技术发展其是比较晚,比如说生物质气化也就20多年历史。农业部前一段一直推广农村的集中供气的技术来推广和改善农民使用燃料的状况。

        实际上,除了气化之外还有一条路就是废后合成来生产二甲醚,实际上是可以替代天然气。因为现在农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尤其是发达地区都用天然气,用煤也不让用了。因为中国的天然气的来源还是比较有限的,而且是属于短缺。用生物质替换废后合成生产二甲醚可以大规模代替液化气,同时生产氢气这些,通过生化转化还有发酵,热化学也都可以生产氢气作为燃气来用。

        目前为止最成熟的生物燃气技术就是沼气技术、气化技术,还有刚才我说的二甲醚这些还处于中试阶段,现在有1000吨左右规模在中国。液体燃料将来是生物质发展一个重要的方向,其中大家最熟悉就是燃料乙醇,因为现在在推广大部分的燃料都是燃料乙醇。美国是用玉米,巴西用甘蔗,我们国家也发展了燃料乙醇,大概年产现在有150万吨了,都是用粮食生产的。其中包括木薯、玉米等等这些东西,那这个现在国家考虑到粮食问题,现在禁止再扩大生产。将来最终的来源应该是纤维质原料技术,利用秸秆、木柴等等这些原料来生产燃料乙醇。或者是生产合成气也可以生产乙醇,我参加一个专项的论证会,他们就是用煤生产乙醇的技术,我们通过热化学转化也可以生产乙醇。

        全世界对燃料乙醇、纤维素质乙醇的技术非常关注,几十年没有进展,进展治沙不大。最关键的问题是在纤维素水解这一块,成本相当高,酸法有腐蚀、污染,酶解,酶成本比较高。可以使乙醇的生产可以达到1.2美元,我希望这次能够成为现实,是真的。但是我的看法可能在十几年内很难实现产业化。

        另外一个液体燃料的生物柴油,用废气的油,在国外、欧盟用菜籽油,我们是用废气的油来生产一直用甲籽、乙籽(音译)作为燃料。在我们国家生产能力可能能达到100万吨,由于我们是重点废油,由于废油收购等问题,原料非常紧张,很多工厂都倒闭了,现在只有大概10万吨的工厂产量,生产能力有100万,但是产量只有10万吨这样子。热化学转化的燃料现在是近几年用酶化学转化过来的,把酶渐渐液化的技术用到生物质上,废物合成。可以生产一些汽油、柴油、醇类等等燃料。

        在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包括农业领域、能源领域、生物领域这三个领域共同来发展生物质能技术。发展这些生物质能技术重点是要突破产业化的一些瓶颈,使我们生物质能源、技术真正的走向产业化。最主要像我刚才说的第一条就是要重点发展生物质资源,有两个能源品种,包括藻类、油脂类、纤维类、糖类的能源质类品种。

        另外我们要搞生物燃气,这里面包括沼气、二甲醚,解决这些技术,我们生物燃气才能真正的走向产业化。第三个方面主要是针对液体燃料,在液体燃料里面主要包括乙醇、丁醇、汽油、柴油这些,还有生物柴油包括这几方面的关键技术。这里面汽油和柴油主要是用热化油的办法来废后合成,还有用生物的办法利用显微镜水解之后发酵形成。

        最后一个办法就开展装备国产化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刚才我听了李秘书长的讲话我特别赞同。我们很多企业或者工程利用价廉低质产品维持系统运行,导致系统瘫痪很多这样的例子。在十二五的时候,科技部把发展先进高效的装备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这点也是针对我们国内生物质能系统效率低的一个问题。

        另外考虑到未来生物质能有可能成为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在十二五的时候重点发展生物技材料和生物质能技术的开发,通过这样的技术开发,我们希望在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或者在十三五的时候使我们部分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能够达到我们工业化示范水平,使我们未来能够把生物质能产业化,真正的能够实现工业性规模的生产。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 010-51915030 联系;经授权后可转载,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袁振宏 中国 生物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