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农村能源革命为何“气不顺”

2010-10-28 08:41: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两年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红娘沟村一度成为这个市的沼气建设示范村。来自自治区、赤峰市的检查团、参观团络绎不绝。然而时隔两年,全村建成的190多个住宅沼气却相继停用,用沼气做饭的农户寥寥无几。一个个8立方米的闲置沼气池,像一串串深深的问号,散落在各家农户的庭院中。

从2000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把农村沼气建设同改厨、改厕、改圈、改水结合起来,已建成户用沼气池40余万座。然而,部分地区的户用沼气利用率偏低。以赤峰市为例,沼气建设初期,农户实实在在尝到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带来的甜头,但后期因粪源缺乏和服务滞后等问题,个别村沼气利用率开始下降。如今,全市建成的10多万座沼气池中有3万多座闲置,全市的沼气利用率仅为70%。按每个沼气池平均造价3500元计算,国家、地方和农户1亿多元的投入白白浪费。

畜粪缺乏,一村219座沼气池因“没啥吃”“吃不饱”,只有不足20座在正常利用

在红山区桥北镇六大份村,农民周学武家的猪圈、沼气、厕所三位一体大棚已建成两年,可猪圈里却堆满了杂物,空空的沼气池里只有一层浅浅的积水。村党支部副书记孙玉军介绍,自2006年以来,村上在住宅和大棚里建了219座沼气池,现在能正常利用的不足20户。“全村的养猪户不到1%,没有粪哪来的沼气呀!现在的沼气池、灶具都成了摆设,只有改建过的厕所还能用上。”

对沼气户来说,要想正常用气,就得长期养畜。畜粪缺乏,沼气池“没啥吃”,“吃不饱”,最终只能闲置。为了维持沼气能正常产气,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要养3到5头猪才能保证粪源的供应。“现在农民最多是养1头猪,作为年猪自食”,周学武说,来自市场的波动,让农民对一家一户散养生猪望而却步。

使用过一年沼气的农民马桂林深知沼气的好处。“打着火就能做饭,比烧玉米秸干净多了,沼液、沼渣又肥田又能杀虫,产出的柿子个又大色泽又鲜亮!”可现在老马却把沼气管道全部拆除了。“家里养一头猪,粪供不上,就得到外边买牛粪。一个沼气罐装4方牛粪,连粪带运费就是260元!”随着买粪户的增多,附近养牛场的牛粪由原来的每方35元涨到了65元。“粪荒”对户用沼气推广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一台抽渣车闲置整两年,服务滞后,最后一家坚持用沼气的村民去年也改用煤气灶了

敖汉旗红娘沟村农民孙辉的家中,灶台上摆着两套灶具:一套是沼气灶,一套是煤气灶。这是全村坚持使用沼气时间最长的一家农户,由于出渣难等技术问题,他家在去年也不得不改用煤气灶了。

“沼气既得吃得进,还得排得出,可人工出沼渣太费劲,机械出沼渣又没设备,出过几次料后就没耐心了!”孙辉一脸无奈,上一次出渣,他们夫妻俩用水桶整整出了两天,2米多深的沼气池,人根本受不了池子里的气味。“俩人到城里打两天工就能挣200元,能买两罐煤气,犯不上受这么大的累!”红娘沟村村主任房永军介绍,自2006年起,全村分两批共建了194座沼气池,头两年使用效果非常好,可第三年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由于村里还没有配备抽渣车,村里大部分沼气池,只填了一次料就再也没有换料,现在基本上都已停用。

而在红山区六大份村,政府配备的抽渣车却一直没有利用起来。两年前,这台抽渣车刚投入使用,部分配件就坏了。由于缺乏维修资金,这台设备整整闲置了两年。

提高沼气的利用率,完善沼气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目前,赤峰市已建成沼气服务站270多个,其中部分服务站配备了新型出渣车50台。但这与全市10万座沼气池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即使沼气服务站设施配齐了,人员工资、燃油费等运行费用依然无法解决,农户对接受有偿服务还有一个认识过程。赤峰市农牧业局一位沼气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应该专门拿出资金,作为沼气服务体系的运行经费。在确保提高沼气利用率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管理。

新技术一年只需养一头猪,沼渣可自动流出,却难以推广

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是红山区城郊村农民李建新潜心研制的技术成果。在李建新的家中,记者见到地上立着一个直径1米,高1.7米的沼气罐,与沼气罐相连的厨房灶台上,飘出饭菜的香味。李建新介绍,这种沼气罐主要以秸秆为原料,再加少量猪粪,只需养一头猪就可使用一年。由于罐在地面上,只要一打开下边的小门,沼渣和沼液就会自动流出,省时省力。

这项新技术使用的是干式发酵,投料量小,产气量高。造价与一个8立方米的有机玻璃钢沼气池大体相当。在相同投料量情况下,其产气量是地埋式沼气的4倍,一次装料可使用90天以上,不需要中间再进料、出渣。一年内的使用时间比地埋式沼气长三个月。


移动式秸秆沼气的研制成功,给农村大量的秸秆利用带来了希望,既能弥补沼气粪源的不足,还能化解出渣的难题。然而,满头白发的李建新感叹:“技术是好技术,就是推广太难了!”他多次找到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可进行试点需要先免费制作10套样品。为了研制秸秆沼气,李建新历经四年时间,投入10多万元,已拿不出更多资金来示范和推广。

除了资金匮乏,这项新技术的推广还面临着补贴政策上的樊篱。目前,农户每建一座沼气池,国家补助1500元,市、县两级也有一定的补贴。而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不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池型之列,不能享受到各级财政的沼气补贴,很难推广。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农村 能源 革命 为何 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