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环境交易所掌门人齐聚天津 盼碳交易国际化

2010-10-09 10:27:04 解放网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林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穆玲玲——这三家我国最早成立的环境权益交易机构的掌门人,这两天齐聚天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探讨中国碳市场的未来之路。这三位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目前中国碳交易政策信号明朗,随着发改委将颁布首部《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暂行)》,碳市场可能迎来快速发展。

自2008年成立以来,三大交易所各有侧重:北京主攻碳减排交易,天津侧重能效交易,上海则致力于排污权交易。同时,三大交易所也在寻求各自的突破点,例如2009年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购买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量,达成中国自愿碳排放交易第一单。天津交易所在2008年底完成首笔二氧化硫排放交易,启动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综合试点。而上海更借低碳世博之机推出自愿减排,万科馆成为买单第一人,此后又有联合国馆、英国馆等加入。

“发改委刚在天津宣布将在5省8市试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以及建立低碳工业,同时也透露将尽快颁布首部《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暂行)》”北京交易所梅德文介绍说,因此他认为下一步要迈开“双特步”,即在这些试点的特定区域和能源业等特定行业率先开展自愿减排。林健和穆玲玲也持有一致的观点:中国的碳市场要从CDM(注:清洁发展机制)、从自愿减排开始,“去年尝试了各种碳交易的商业模型,有一些经验教训,现在问题是怎样建立中国自己的市场,设计盈利模式”。

三位掌门人一致认为,中国的环境权益交易机构急需积累更多经验,而“在气候会议上听到了很多有亮点的想法和观点”。的确,联合国官员、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能源研究所、财政部、证监会、中石油、美国环保协会、摩根大通旗下的益可环境……从政府到企业到NGO,不同领域的专家都齐聚天津,在气候变化会议的平台上畅所欲言,讨论中国的碳交易前景。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鸥在天津的气候边会上就表示,预计中国碳排放交易到2012年将占到全球的40%,“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碳市场交易将会与金融结合在一起,并发展为碳金融市场”。

在碳交易市场上中国起步很晚,正如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丽萍所说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卖碳还像农民卖萝卜一样,只是在市场外边绕,没有进入到大市场。”她认为三大交易所不应当继续停留在碳交易的末端,而应在积累经验中尽快与国际市场对接。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您所在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