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在北美国家的规模生产,使全球天然气供大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原本低迷的天然气价格短期内更难抬头,也成为世界油气地缘政治格局发生结构性调整的催化剂。
■文/赵 旭
得益于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2009年美国以624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而俄罗斯天然气产量则降为5820亿立方米。产量地位的更替使美国天然气消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直接逆转,全球范围内天然气供大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原本低迷的天然气价格短期内更难抬头。这是低碳经济迎来战略发展机遇的推动力,也是世界油气地缘政治格局发生结构性调整的催化剂。
引变美国天然气市场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算,美国有超过49.38万亿立方米的技术可采天然气储量,其中页岩气、致密型砂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占60%。而在非常规天然气中,有机页岩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美国48个州。EIA认为,未来美国天然气可采储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非常规天然气藏,预计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例从2007年的12%上升到2013年的35%,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55%(如图1所示)。
页岩气不仅有资源储量的优势,而且在价格上也比常规天然气便宜很多。根据巴克莱投资银行分析,当天然气价格在3~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时,页岩气开采就可以盈利,而传统天然气开采至少需要价格达到6~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时才可能盈利。
在这种情况下,页岩气的大量生产对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被称为“游戏规则改变者”。2009年美国通过《清洁能源与气候法案》之后,摆在该国发电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的煤炭发电。这一问题在页岩气开发取得突破之后得到解决,美国的天然气依赖进口的局面也发生彻底改变,天然气发电的资源约束不复存在。
页岩气的生产不仅使美国发电压力得到缓解,而且使能源密集产业高成本压力得到了缓解。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传统上是大宗能源的进口区,而在页岩气大规模开发之后,变成了能源生产供应区。未来,这里将有更多的公共汽车和卡车直接使用天然气。前些年,美国的一些能源密集型制造业公司一直在向海外转移,以寻找更加便宜的能源来保持全球竞争力。目前,由于相对便宜的天然气供应,使其选择留在本土发展的成本压力在一定程度减少。
当然,页岩气的“异军突起”也让美国常规天然气的生产倍感压力。据EIA统计,美国墨西哥湾常规天然气的产量正在大幅度下降,从2007年的3960万立方米/日降低到目前的1980万立方米/日,减少了一半。当地用于钻天然气井的钻机数量也从2001年的约170台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00台。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近年来大力开发页岩气,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迅速提高,从而使从加拿大进口的管道天然气量逐年减少。2007年开始,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的管道天然气下降非常明显,预计到2013年进一步下降约28%(如图2所示)。加拿大的天然气生产商正在全球范围内为其过剩产能寻找买家。
页岩气不仅让美国国内市场发生了变化,而且使得国际LNG出口目标发生转移。由于当前美国天然气市场处于供过于求和高库存的状态,北美发展LNG的空间已经缩小,这迫使一些LNG出口商将出口目标从美国转移到欧洲和亚太市场。卡塔尔LNG项目Qatargas 3 和 Qatargas 4 即将于今年建成投产,到时其LNG年产能将达到7700万吨。这些项目原本都是面向美国市场的,现在不得不另寻买家,甚至美国的近邻特立尼达也不得不开始向欧洲和南美洲出口部分LNG。
加剧全球天然气过剩
金融危机带来的油气资源短期供应过剩的局面还未完全扭转,美国页岩气产量迅速增加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天然气和LNG供大于求的趋势。天然气出口国流向的转移和天然气出口商之间的竞争使得天然气市场逐渐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天然气期货价格从2008年的13美元/千立方英尺大幅下降到3美元/千立方英尺,管道气“照付不议”合同和LNG长期合同出现更改的可能性。价格的长期低迷还将加剧俄罗斯和卡塔尔等天然气出口国的竞争。
根据美国能源署的统计,美国天然气井口价在2002年一度跌到了2.95美元/千立方英尺,此后急速飙升,一直到2008年的7.69美元/千立方英尺,2009年又迅速跌至3.71美元/千立方英尺,基本到了上年价格的“腰斩”位置(如图3所示)。美国天然气库存量一直较高,虽然进入2010年以后持续降低,但近期又有所增加。截至2010年7月23日当周,美国的天然气库存总量为2.919万亿立方英尺,仅次于2010年1月1日当周3.118万亿立方英尺的水平。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报告显示,由于页岩气田的天然气厂商有面积租赁的限制,要求在某一时期前钻探,所以美国生产天然气的钻井数量还没有大幅度的下降,但天然气厂商均调低了产量。据EIA预测,2010年美国天然气消费量与2009年将保持相对稳定,但2010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将比上年下降3%。因此,2010年的美国天然气价格较2009年上涨幅度将超过30%。库存与产量的调节,有助于稳定或刺激美国的天然气价格,但是真正的价格回暖,还需要美国经济复苏的强劲刺激。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经表示,在出售给欧洲的天然气中,最多可以有15%的天然气按照现货市场价出售。而在以前该公司坚持按照长期合同价格向欧洲出售天然气。在已经失去美国市场的前提下,俄罗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会进一步增加,俄罗斯天然气价格的松动可能使中国在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议价空间。而随着更多的LNG进入欧洲和亚太地区,可能导致现货价格降低和长期合同发生变化。目前LNG长期合同定价与石油挂钩,未来随着LNG供应的进一步宽松,可能会有更多用户转向现货市场,并促使LNG价格降低。
面对天然气价格低迷的现状和可能长期供过于求的状况,天然气出口国论坛(GECF)在4月19日于阿尔及利亚城市奥兰市举行会议。虽然各国部长面对摇摆不定的天然气市场,保证共同为天然气价格调控做出努力,但单纯复制欧佩克“限产保价”的模式还不具有切实可操作性。
目前天然气市场区域性强的特点和天然气交易主要依靠买卖双方订立长期合同的形式,使得LNG交易存在地区合同结构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差异性。此外,天然气储量三强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之间发展天然气工业的程度和侧重有所不同。俄罗斯是管道天然气的出口大国,卡塔尔则主要出口LNG,伊朗本国的天然气工业发展缓慢。天然气市场的结构性差异和“三强”不具备“合谋”的基本条件,使得GECF短期内恐难形成合力。天然气价格的回升还将主要依赖于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劲需求和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具备经济性。
油气地缘政治格局微调
美国页岩气经济开发的巨大成功,迅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石油公司围绕页岩气资源的激烈争夺和战略布局已经全面展开,世界天然气市场的传统格局也在悄无声息中改变。
这一影响最明显的体现首先是美国和俄罗斯地位的变化。美国凭借资源主导优势在能源外交和巩固政治霸权方面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可通过争夺天然气贸易伙伴达到排挤俄罗斯在亚欧大陆天然气供应垄断的目的。
虽然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长特鲁特涅夫认为,开发页岩气田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在价格上不可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竞争,但他同时也承认,页岩气被开发会改变天然气市场的结构。俄罗斯天然气产量的下降则是该影响的直接体现。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失去在欧洲天然气市场强硬的定价权和一定范围的市场份额,欧洲国家天然气消费单一依赖俄罗斯的局面将彻底改变,其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寻找的天然气来源多元化的目标又多了北美这个重要的来源地。
2010年6月28日,波兰总统候选人Komorowsk不顾俄罗斯放言“断气”的警告,对此前打算续签的在2037年前每年从俄罗斯购买1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协议表现懈怠。Komorowsk放言,如果波兰在国内发现足够的页岩气储量,有可能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虽然在短期内,欧洲国家还不能马上利用远在北美的天然气资源,但可以预见,欧洲各国在与俄罗斯的天然气交易中会获得更多的议价空间,类似“俄乌”、“俄白”斗气的事件将不会无休止地成为世界油气地缘斗争的焦点。
由于天然气价格将持续一段时间的低迷,天然气项目的低利润会促使各国优先考虑国内的天然气开发,全球天然气市场向买方倾斜,资源国试图通过打能源牌实现其政治意图的目的将很难达成。目前,加拿大的管道气和卡塔尔的LNG正在寻找新的买家,如果它们转而进入欧洲市场,会进一步挤占俄罗斯在欧洲的份额并促使其开发亚洲市场的意愿更加强烈。
基于美欧的传统同盟关系,伊朗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可能因此会有部分分流到亚太地区,但是如果没有价格上的优势,也难于立足亚太市场。这对本来就很脆弱的伊朗天然气工业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也是美国间接制裁伊朗的可能方式。亚太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多元格局的呈现,也会使原本复杂的亚太地区油气地缘竞争更加扑朔迷离。
中国的能源消费大国地位和现阶段相对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得全球天然气供应商普遍认为中国会是未来LNG进口潜力最大的国家。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面临的油气地缘竞争压力将会减弱,来自资源国的能源合作愿望将会增强。2009年11月,中美双方签署了关于在页岩气领域合作的备忘录。在这一基础上,双方制定并签署了《美国国务院和中国国家能源局关于中美页岩气资源工作行动计划》。2010年5月2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能源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其中一项议题就是加强中美在页岩气领域的合作。
由于目前美国还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复苏通道尚不明朗的阶段,与中国全方位的合作符合其加快经济复苏的需求,而对亚太市场的重视和对亚太地区地缘格局的持续影响和渗透更符合其国家战略目的。未来的油气地缘竞争依然是美国主导的大国博弈,只是大国势力结构发生了变化,美国单极优势更加突出,俄罗斯的战略影响力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