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环保和发展必须“双赢”

2010-09-13 09:17:15 甘肃日报

秦安县将县内叶堡乡等地的86家小粉坊予以取缔关闭,代之以一家“污染零排放,投资300多万元,年产1000吨粉条的全自动封闭式粉条生产线”,根治了对葫芦河秦安段的重度污染,当地传统的粉条加工业终于实现了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2005年底,我随陇原环保世纪行“追踪水污染”记者团来到秦安县采访时了解到,叶堡乡加工粉条的历史相传已有200多年。自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生产以来,却长期保持小作坊、粗放型、小规模的生产模式。这些加工点设备工艺落后,大部分使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加工设备,按照国家标准,这里生产的淀粉是二、三级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为争取客户,粉坊竞相抬高洋芋收购价,压低产品销售价,致使产品长期处于低级发展阶段,无注册商标、无品牌、无包装,加工利润越来越低,导致质量下降,收入减少的恶性循环。大部分粉坊连维持生存都成问题,根本谈不到上马治污设施。此外,叶堡乡粉坊集中的区域,也是秦安县水源保护区所在地。粉条加工不仅对地表水造成了严重污染,也威胁到县城居民的用水安全。

为保护水源地环境,县乡政府决定结合小城镇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创办淀粉加工龙头企业,把有实力的粉坊统一搬迁到工业区,实行污水循环利用和集中处理,减少对葫芦河的污染。引导粉坊加工向规模化、多元化、高品质发展。近5年过去了,这个设想最终变成了现实,葫芦河有望告别黑水白沫,重现清水碧波。今昔比对,不由得为这来之不易的环境保护成果感到高兴,也期盼当地的粉条产业能够做得更好。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国家提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力推行节能减排的当下,大部分人都有明晰的答案,两者必须协调发展,绝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国家从产业政策到金融、用地等方面,为保护环境设置了重重门槛,使得各项环保措施能够落到实处,这的确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现。然而,环保和发展“双赢”的观念要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地方,还需要加倍努力。就在几年前,我在省内各地形形色色的冶金、造纸等污染严重的企业采访时都能够深切感受到,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不是不知道这些企业会造成环境污染,但在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的选择中,往往是环境保护让了步,做了牺牲。自然环境也是重要资源,而且一旦破坏,即便付出比因破坏它而获得经济收益更大的代价来弥补,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恢复,这个道理虽然简单,却是在失去了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以后,才成为我们的切肤之痛。为了一两代人的眼前利益,牺牲子孙万代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样得不偿失的事,绝不能再继续干下去了。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生态脆弱的西部省份,甘肃要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双赢”,任务不可谓不艰巨。我们需要法规和政策层面的措施来保证,更需要全社会每个人清醒的认识,点滴的落实。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环保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