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似乎从来就没有顺产过。
近日,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第55次会议上,有22个项目再次遭遇国际“封杀”,其中20个项目来自中国。而被拒的中国项目中,有8个是小水电项目。
“小水电遭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的否决,合情合理,并不意外。”北京安邦咨询一位研究人员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EB阻挠是主要原因
据了解,在今年年初,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就曾专门召开内部研讨会。小水电的CDM项目在会上被众多官员、专家认定为中国未来节能减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
“小水电主要是径流式的,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全球最大的碳买家之一、英国爱斯凯中国区首席代表黎东表示:“这可能预示着,小水电项目今后也将受到EB的特殊关照。”
由此观之,EB的阻挠是中国CDM项目遭遇“封杀”的主要原因。EB的大开杀戒,给了CDM市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今后在开发小水电项目时,我们就需要调低自己的期望值了。”黎东表示,他所在的英国爱斯凯有限公司已经开始在农业如沼气以及林业如荒地再造林等领域寻找项目机会,“大工业类的减排项目我们都不会再碰”。
“我觉得并不是项目类型的问题,而是EB认为中国的项目太多,所以对于中国的任何项目,EB都会把问题放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买家表示:“我们今后对于小水电项目会更加谨慎。”
项目自身也有问题
对此,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CDM研发中心执行主任曾少军认为,不同的项目之间开发的难度可能不一样,关键在于消化EB的规则。“但是我们也发现,最近一些项目的质量确实不行,功夫没下够。”
上述北京安邦咨询研究人员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联合国对中国小水电项目的拒绝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说是“毙”得好!据该研究人员透露,他们在分析最近发生的舟曲泥石流灾难时就已指出,舟曲县的灾难与其27座大小水电站有关。
中科院科学家陈国阶在接受包括《中国联合商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少水电站建于生态环境敏感区。比如,岷江上游的电站建设,产生大量弃方,严重影响汛期排洪;岷江上游汶川至茂县一带是变质岩出露区,历史上曾千辛万苦才把塌方、滑坡勉强治住,现又因为电站开发面临新的山地灾害。还有的水电站建于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地之内,如云南省世界自然遗产区三江并流区就准备开发数十个梯级电站,距四川省都江堰仅10多公里就有杨柳湖、紫坪铺两个梯级电站。
“国内如果不调整思路,不客观对待小水电的问题,今后在国际上还会不断被拒!”陈国阶说。
标本兼治 走出被动困局
如果说2009年12月EB一次性“砍掉”的10个中国风电CDM项目引发的是一场“大地震”,那这次的“余震”伤亡更多、损失更大。连受重创的中国CDM又将走向何方?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都有必要尽快建立一个平台,把大家联合起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CDM研发中心执行主任曾少军说。
据曾少军透露,由他牵头,全国工商联正在组建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除了向EB宣传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定价规则和流程,加强中方与EB的沟通之外,此平台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把国内的专家组织起来,帮助中国的项目业主和咨询公司提高技术能力,避免自身原因导致的拒签。
“专委会可能在年底前就将建立。”曾少军表示,“建立之后,我们就将着手邀请EB的委员来中国进行交流,或者组织从业企业的代表,去与EB进行沟通和说明。”
而黎东则认为,除了迅速通过各种渠道与EB进行有效沟通,争取扭转局面之外,中国建立起自己的碳交易市场,或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要考虑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黎东表示,十一五规划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实现难度巨大,需要考虑采用一个标本兼治的方法来改变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现状。
黎东建议,在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中,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方式,根据我们自己的目标制定一个国内的总量控制与交易的减排体系,“这将使我们不再陷入目前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