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以来,煤炭供需呈现宽松格局,煤价下行态势持续。到今年第一季度,煤炭行业又迎来消费淡季,部分企业面临效益下降压力。尽管今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将上升,但产地产能进一步释放、进口量维持高位,加之社会库存水平较高,煤价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自去年10月份以来,煤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煤炭市场供应持续大幅增长与消费需求增速大幅回落形成明显错位,扩大了煤炭市场供应宽松的局面。二是国内煤炭市场与国际煤炭市场供需宽松形势的双重叠加,助推了国内煤炭供大于求局面的形成。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煤炭进口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煤炭供给整体充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张宏指出,尽管第一季度我国煤炭供应整体充足,但消费出现回落,市场供需相对宽松。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发电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2月,全国风电发电量增长了10.4%,光伏发电增长了27.4%,水电发电量也保持增长。相比之下,煤电发电量下降,导致电煤需求收缩。”非电行业方面,为保障冬季供电供热用煤充足,第一季度的水泥和钢铁行业仍处于错峰生产时期,煤炭需求释放有限。
电煤中长期合同在推动煤炭上下游行业健康发展,保障煤炭稳定可靠供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当前,全社会煤炭库存继续升高,特别是上中游存煤明显累积,煤炭市场总体呈现供强需弱局面,市场价格弱势下行,供需双方签订的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面临一定挑战。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石瑛表示:“在煤炭市场下行时,当现货价格低于长协合同价格,可能影响合同履约。当前,大型煤炭企业的一季度长协合同履约情况较好。例如,国家能源集团一季度的电煤中长期合同兑现率94%、河南能源兑现率97%。当然也有合同履约困难的情况,部分企业兑现率只有60%—70%。”她建议,行业应规范数据报送,严格奖惩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和行业自律,进一步提高长协合同履约率。
去年以来,煤炭价格呈现下行趋势。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重点煤炭企业存煤6800万吨,同比增长14%;火电厂存煤约2.3亿吨,同比增长12.2%,创历史新高;主要港口存煤7010万吨,同比增长11.1%。高库存背景下,去年煤炭价格中枢进一步下移。秦皇岛港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全年均价同比下跌13元/吨。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市场全年均价同比下跌118元/吨。此外,炼焦煤长协和现货价格也出现下跌。降价给煤炭行业效益带来较大压力,去年行业利润总额6046.4亿元,同比下降了22.2%。亏损企业数量2175个,行业亏损面达到了42%,部分企业经营面临困难。
相关机构预测,今年长江来水将较去年减少20%左右。但对于今年需求持续偏弱的市场,能否带来新的希望还为未可知。
从今年第一季度来看,煤炭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了约200元。
进入4月,市场也没有出现丝毫好转,特别是大秦线检修结束后,北方港口库存不降反升。今年4月1日大秦线开启春检,4月27日结束,从库存上看,3月31日北4港库存3046万吨,4月28日,升至3110万吨。此外,还有两天就要进入五一假期,产地、港口煤价依然下行,需求没有出现好转,破局无望。
2025年4月29日我国北方港口煤价参考如下:
5500大卡:659元/吨(-1)
5000大卡:580元/吨(-3)
4500大卡:514元/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