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综合
  • 海南州:借 “光” 生 “金” 激活绿色储能发展新引擎

海南州:借 “光” 生 “金” 激活绿色储能发展新引擎

2025-04-24 09:45:56 海南州融媒体

近年来,海南州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建成集光伏、光热、风电、装备制造、电力基地设施智能化运维为一体的集中连片、统一开发综合示范园区,初步形成风、光、水、地热、储能“五子登科”新格局,一举实现了由传统农牧业向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绿色新型产业的重大转型。截至2024年底,海南州清洁能源并网装机达3066万千瓦,累计投资达1671亿元,实现了“三个千万千瓦级”目标。

走进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便能看到一片蔚为壮观的景象: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塔拉滩光伏园区坐落于此,其光伏装机达1773万千瓦,规模宏大,令人震撼。该园区不仅装机容量惊人,还创下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是清洁能源领域的标志性存在。在这里,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耀,它们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电网中,为能源供应贡献着巨大力量。据统计,2024年,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光伏发电量达178.986亿千瓦时,而塔拉滩光伏园区作为其中的核心部分,发电量十分可观,这些清洁电能相当于减少了大量的传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不言而喻。

除了太阳能,海南州在储能领域同样成绩斐然。华能集团在海南州投运的150兆瓦/600兆瓦时高压直挂储能项目,是技术与创新的结晶。该项目单机容量25兆瓦/100兆瓦时,充电一次可储存60万千瓦时电量,并且能实现10毫秒级快速响应,这一特性极大地提升了电网调峰能力,保障了电力供应的稳定。与传统储能技术不同,该技术无需工频变压器,系统效率提高了4%-6%,为高海拔地区储能提供了标杆方案,成为行业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海南州的能源发展并非单一维度的推进,而是“水、风、光、储、热”多能互补格局的成功构建。已建成的全球首个电源侧调相机群(21台)、31万千瓦时电化学储能实证基地,以及地热供暖项目,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稳定的能源体系。其中,地热供暖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1.89万吨,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温暖,还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共和县地热供暖覆盖88.3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供暖面积32.4万平方米,供暖费每平方米降至5.1元,每年为群众节省开支48.6万元,真正实现了惠民与环保的双赢。

在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方面,海南州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塔拉滩光伏板下植被盖度恢复至80%以上,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减少30%,形成了“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羊”的创新模式,并培育出“光伏羊”品牌,带动了32座生态牧场的发展,辐射带动18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持续增收。投资3.44亿元建设装机容量50.5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扶持带动全州5县173个脱贫村7269户脱贫户,每年各村集体增加收入30万元左右。达成清洁能源“三个千万千瓦级”目标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和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多重目标。

 

从经济效益来看,海南州清洁能源的发展成果显著。清洁能源累计发电量达3802亿千瓦时,通过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向河南输送绿电68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780万吨,为我国的“双碳”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州清洁能源完成投资1671亿元,吸引了68家光伏企业入驻,形成了“装备制造 + 智能运维”产业链,年产值超百亿元。这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供电保障方面,光热电站单日发电可满足10万户居民24小时用电,储能项目有效保障了电网调峰需求,为稳定供电提供了坚实支撑。贵南县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青海新能源消纳能力,助力“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让清洁能源在更广阔的区域发挥作用。

站在绿色发展的新起点上,海南州正以清洁能源为笔,以生态保护为墨,在雪域高原上擘画着可持续发展的壮美画卷。从光伏蓝海到风电矩阵,从储能革新到多能互补,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将清洁能源的发展潜力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守护绿水青山的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海南州